第42章 端午送礼(下) (第1/2页)

“说了这么久,我还忘了把粽子给您呢。”鱼幼薇将一包粽子放到书桌上,“家母的心意,还请先生笑纳。”

段书瑞伸出手去摸摸包袱,还是热乎的。鱼幼薇解释道:“阿娘说这粽子趁热吃最好,蒸好后就让我拿过来了。先生,你尝尝吧。可好吃了。”

“这些粽子是什么馅的呢?”段书瑞取出一个粽子,放在手上掂量掂量。嗯,还挺厚实的。

“有白味的,有红枣豆沙的,还有鲜肉的。”鱼幼薇看他剥开层层粽叶,馋的流口水,“先生先生,我可以吃一个吗?”

“你吃啊,这里面还有很多呢。”段书瑞看了一眼袋子,里面少说有十几个粽子呢。

二人一个吃红枣豆沙粽,一个吃鲜肉粽。鱼母手艺了得,包的粽子个头饱满,馅料十足。吃上两个感觉都能顶一顿正餐了。二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吃完粽子,鱼幼薇就告辞离开了。二人约定好明天巳时一起去长安城郊的郑家村。

翌日,二人来到郑家村。二人找几个村民打听了下,才知道郑夫子的住宅的具体位置。二人找到房子时,郑夫子家大门紧闭着。鱼幼薇拍了拍门,郑夫子把她放进来。看见一旁提着竹篮的段书瑞,郑夫子客气的问道:“请问您是?”

“在下段书瑞,曾担任过幼薇的启蒙先生。”段书瑞行了一礼。

“之前在书院的时候不是和你说了么?你家计一样艰难,端阳节就不必来了。”郑夫子看到他手上的篮子,皱眉对一旁的鱼幼薇说道。

鱼幼薇察觉到他有赶客的嫌疑,于是抢过段书瑞手上的篮子,靠着身高优势灵活的挤进门。她将篮子放在桌子上,笑嘻嘻道:“夫子,您还是收下吧。要不然我把东西原封不动的拿回去 我娘见了定会打我一顿。”

她看的很透彻,郑夫子一向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他如果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了不便,或是别人因为他受罚,就会惭愧的无地自容。所以,她故意捏造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这样夫子才能收下礼物。

郑夫子果然上当了,他邀请段书瑞进屋。郑夫人端出茶点招待客人。郑夫子对段书瑞说:“想必段公子从幼薇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四书五经了吧。”

“是的,她刚过了六岁生日,我就开始教她了。”

鱼幼薇对四书的理解让郑夫子惊讶。

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四书五经可以倒背如流,默写能够一字不差。而且他曾经在课上考过学生们一道四书里的墨义题,她竟然仅仅思考了一分钟左右就下笔了,而且答得八九不离十。何况,她还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而最让郑夫子震惊的,是鱼幼薇的一片向学之心。

书院的学习情况是两极分化,想学的学生固然多,可不思进取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家境阔绰,来这里学习不外乎是为了识几个字,学些处世哲学。别说进士举人,就连秀才对他们来说都十分遥远。

而鱼幼薇和他们不一样。

她作为学堂里唯一一个女学生,是被苏颢苏山长引荐进来的。不仅因为她年纪轻轻就在长安知名诗刊上发表诗作,还因为她是温庭筠的闭门弟子。

晨光熹微时,别人在吃早点,她在读书练字;别人在嬉笑打闹,谈天说地时,她在读书练字。郑夫子不知她为何如此有定性,但读书做学问非得专心不可。鱼幼薇是智慧与勤劳并存。她记性极佳,书读上两遍便能背诵,再读两遍便能理解其意。

郑夫子常与妻子感慨,鱼幼薇若是个男子,他日必定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忽然,段书瑞想起了什么,他打算支开鱼幼薇,向郑夫子问一件事。他问道:“厨房好香啊,可是尊夫人在煮什么东西?”

“哦,是的。”郑夫子少见的笑了,“我许久不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