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第1/2页)
至今為止,每年學校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也不超過五個。
雖然難,但是從書院大學畢業的學生無一最後都會進入霍家商行工作,並且一去就是掌柜以上級別的職位!
要知道現在霍家的商行已經遍布整個趙國。
雖然沒有得到皇商的招牌,但勢頭不比往屆任何一戶皇商差,當初霍家進獻的燒磚技術更是給整個趙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好處。
所有的人都在說,下一屆皇商選舉,霍家絕對是不二人選。
不過就算不成皇商,霍家商行如今也是響噹噹的大商戶,更是出了名的對工人大方。
其他的村民不知道,但是掌柜這個大家接觸最多的卻清楚。
霍記商行的掌柜月利統一每個月底薪是10兩,剩下的按照業績算。
換句話說就是店鋪生意越好,掌柜的月錢越多,還不封頂的,全看個人能力,另外還有獎金。
如此加下來,在霍家商行上班的掌柜一般每個月工資不會低於30兩,這筆錢對普通人來說實在不可思議。
這只是一個小小掌柜,往上數商行更高的職位月錢是多少可想而知。
而在書院大學畢業的學生基本都是去商行做幾個月的實習期,一旦通過商行的考核立刻升職,工錢嘩嘩的漲,前途一片光明。
這可比考秀才狀元有出息來得更快。
更重要的是,書院不止收男孩,還收閨女和小哥,去霍記商行也不限性別。
因此,考上書院大學,已經成了大多數村民對孩子期望的第一目標。
只可惜,霍家至今為止只在黃溪村開了這樣一座書院,外地有聽聞的百姓都遺憾不已。
如此學費少還真能夠讓孩子們有出息,不會讀成書呆子的私塾實在太少了。
其實霍承毅也想多開幾家這樣的學校,但是畢竟古代忌諱多。
學校私塾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他在村里開一個給自己培養點掌柜辦事的人就算了,如果把學校開遍全國,朝廷會怎麼想他?
要知道古代可是重師門,朝廷中的官員都是老師同窗提拔。
不過雖然不能表面上開,但暗地裡霍承毅卻在各國都設立了不少&l;私塾&r;,以教學掩飾,遇到有能力的就挑選出來培養。
包括商盟成員的孩子,霍承毅也讓大家每年把孩子送到黃溪村來讀半年的書,進行特殊教育。
既加固了商盟的利益,也減少了商盟成員的孩子們成為不爭氣頑固的機率,順帶培養商盟下一屆的元老。
五年的時間,霍承毅不僅提前完成了七王爺的要求,暗中各國的商業網更是已經初步建立完成。
這些百姓們不知道,黃溪村的村民也不知道。
大家只知道這幾年跟著霍家乾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黃昏孩子們下課放學,大家該去接了。
熱鬧的書院門口,伴隨著放學鐘聲響起,校門打開。
第一批出來的是幼兒班的孩子們,一個個挎著繡了老虎獅子各種可愛圖案背包孩童在老師的帶領下出來,跟著父母被接回家。
第二批是小學的孩子,這些都是6-10歲的,不小了,不用家長接,自己就背著書包回家。
第三批則是中學的,這些都是十幾歲的,在村里已經算能夠成親的&l;大人&r;了,更加不用管,三三兩兩聊著在學校的趣事放學回家。
最後的大學則更不用管,都是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了。
等學生們都走得差不多了,後面的家長村民們就瞧見學校門口的休息石凳上坐著兩個孩童。
倆孩子一個是小子,一個是小哥,皆五六歲的年紀。
男孩梳的包包頭,小小哥則扎的兩個丸子頭,穿著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