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页)

除此以外,孩子还有“相对控制权”——钱虽然在妈妈口袋里,其实妈妈怎么花钱是听孩子的,妈妈是“名义所有权者”,孩子才是实际决定方向的“实际购买力”。比如带孩子去买电冰箱,孩子说“我觉得这个电冰箱比较好,因为上面有卡通画”。冰箱质量本来差不多,既然小孩子要这个就买这个。如果我们把小孩子掌握的直接购买力和名义购买力加在一起的话,可以看出,从独生子女这代开始,家庭购买实际上是小孩高影响购买。

概括而言,80后一代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第一个特征,叫“独主义”

8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90后是第二代,虽然同样都是独生子女,但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80后的父母主要是50后,50后是挫折感最强的一代,上高中的时候是老三届,改革开放时期下岗了。50后教育孩子有两套体系,一套是“老一代管教很多孩子”的体系,还有一套是“*、大跃进”的革命体系。到改革开放的时候,发现第二套革命体系不管用了;生了独生子女,前一套体系也不管用了;最后他们发现,很难和子女沟通,结果孩子就只好自说自话。本来每一个年龄层次有每一个年龄层次的说话方式,当一个80后小孩18岁的时候,还按照8岁的说话方式,等到28岁的时候还用8岁的方式说话,大人不会进行强势教育,比如“吃饭”说成“吃饭饭”,“睡觉”说成“睡觉觉”。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教育,想讨好他,又要尊重他,又怕他不高兴,所以又恐惧他,不敢纠正他。父母是用半生不熟的方法来管理他,自己用半生不熟的方法自我成长。所以,80后是在很“独”的环境中成长的。这是80后的第一个特点,叫“独主义”。老一辈的人看80后会说“80后比较个人主义,比较自私”。其实不是的,是他们在成长中采取自己的方式。

这个“独”也有很多重要的意义转换。以前有个说法,问“你们家孩子多大了?”“我们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表明80前的孩子,从小是干活的。而现在谁会让孩子去买东西呢?爸爸说“你去买酱油”,爷爷说“没事,我帮着买去”,这样一来,小孩从小不担当社会任务,家里人又舍不得让他担当,甚至有人争着帮他去担当。80后从小在家庭里是这样,学校里又忙着考试,基本上不担当社会任务,一直都在一个小圈子里面生活。我在大学里问80后“你们觉得工作第一件事情干什么?”100个里面只有一两个会说“倒水”,而大部分是说“向领导打招呼、微笑”。其实,60后、50后到了单位,倒水扫地是第一个基本功,其实他们也没学过“人情世故概论”,而是在打酱油、跟亲友家借钱、跟着爸爸妈妈出去卖东西或者走亲戚这些担当社会任务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比如说今天一盘菜端上来,大人都没动筷,小孩子先动筷,爸爸妈妈就打你一下,说“其他人都没动,等大家吃了以后再吃”,打了三次之后就记得了,原来是不能先动筷的,这就学到了一个人情世故。但是对于80后来说,没有这些历练,大部分的人情世故是不知道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先发制人 消费者的新面孔(6)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家里分三批吃饭,第一拨是结了婚、有社会地位的男人,第二拨是女人,第三拨是小孩。现在是反过来了,第一拨是小孩,第二拨是女人,第三拨是男人。小孩拿过来就吃,没有大人打孩子,我要是看不惯碰他一下,嫂子就发表意见了:“到底不是你的孩子,随随便便就敲敲打打的,我都不打不骂的”。不行,得罪嫂子了,所以还不能管这个事。过去多生子女的时候,孩子不仅自己可以打,弟兄也可以管教,比如“我的孩子到你那儿读大学了,以后你就管着,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一般都是这么托付的。那时候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