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5页)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参考值在不同医院因为所使用的检验方法或检验试剂不同而不一定相同,所以,正常参考值会有些差异,应以原医院所提供的数值为准,不能随便听人说,或上网查了资料,就开始疑东疑西。

然而,即使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也并不一定说明就有问题。

● 首先,参考值范围并不等同于正常值范围。让我们来看看参考值范围是如何设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参考值是个数值,而且是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定的,那么它就是可变的,不是客观的。目前大多数的医学参考值是这样设定的:假如有一项检测项目,初设定者会去找一组正常人(如100人),分别对这一组人进行检测,以95%的检测结果范围为参考值。于是完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某人的检测结果没在这95%的范围内,但他也是完全正常的(属于另5%的正常人)。

临床中,即使是正常的体检,也很难有人检测的所有结果都在参考值范围内,经常会出现几个项目高出一点或者低于参考值一点的现象,于是检测者常常很担心,以为身体出了问题,很不放心地缠住医生问个不停。一般而言,对于少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高出或低于参考范围一点,绝大多数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是说仍是正常。

● 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甚至是当日的情绪有关。对于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检测项目,往往会把被检测者的性别、年龄因素考虑在内,会分别给出男女、成|人、儿童不同的参观值范围,如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等项目。但大多数检测项目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参考值范围,于是完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成|人属于正常范围的检测结果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已属异常,在男性属于正常的检测结果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某种病变。另外压力、情绪、疾病、熬夜、喝酒、服药等因素都可能让检测出现一过性的异常,但不意味着病变。

● 某些参考值范围由于设定历史久远,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人的正常状况。如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在设定时由于当时生活水平较差,大多数人的数值较低,如果以此来衡量现代人,那么得出的结果往往是现代人指标大多数超过参考值,但这并不一定表示其身体的异常。

● 医学界及医药产业的“阴谋”。健康检查的正常参考值的设定往往会偏窄,也就是说会刻意的将许多可能属于正常的人群列入参考值之外,当然医学界可能会振振有词:这样做是希望提醒民众在疾病形成前,就提高警惕,迫使这部分潜在异常者多注意饮食、运动或服用药物来防止情况进一步加剧。而这背后更有医药产业的“阴谋”:让更多的人成为“异常者”或成为“病人”,并积极地开始治疗,开始服用药物,医药产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如近年来的血压、血糖参考值范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一方面使得大多数血压、血糖稍微高出正常值者关注自己的健康,并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而获益;但同时,也让很多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的正常人(但他的血压、血糖数值高出参考值)开始服用药物或保健品,这部分人正成为很多医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特别是保健品行业)。

若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范围相差很大,则往往意味着需要重视,医师常会要求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还有一个可能:1加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在算错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并不一定准确,而且出错时有发生,这可能与标本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