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肝2来表示,但这又会带来许多麻烦。
但大家必须明白,中医讲疾病时,有些指的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有些又指五藏系统中的五藏,一般来说,在讲病理、医理时,多指五藏系统,在讲病位时,多指解剖系统。但具体用什么词来区分这两者,还请大家多指教。
上面这个例子也说明,在中医里,确实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理系统。虽然两者用词相同,但指示的对象则完全不同,中医“五藏”不等同于解剖五脏。
第一、在中医里五藏与五脏名同义不同。
《内经》中在使用五藏、五脏时比较混乱,有时用五脏,有时又用五藏,好像没有一定之规,二者都指心肝脾肺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在回答黄帝提问“藏象者何?”时,已经明确地将“五藏”通义为五脏。《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总结说:“不论是写作‘脏’,还是写作‘藏’,在读音与字义上,均同腑脏之‘脏’”。
虽然“五藏”与“五脏”同名,但这两个词在本意上与现代解剖学上的五脏却不同义,这一点读者们必须切记。因此人们在读《内经》时,最好将所有的“五脏”都读作“五藏”,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混乱。其实从《内经》的篇目标题可知,《内经》中直接用到“五藏”的篇目有很多,《五藏生成篇》、《五藏别论》、《六节藏象论》、《玉机藏真论》、《藏气法时论》等。而整部《黄帝内经》没有以“五脏”而立篇名的。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五脏在内经中都应该称五藏,而不应该称五脏。
第二、中医五藏与解剖五脏不是一回事。
虽然《内经》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绝不是解剖意义下的五脏,也可以说《内经》五藏并非血肉五脏。
1、《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不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在解剖上已经相当明确,它们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内经》五藏不能对应解剖学上的结果,“左肝右肺”就与解剖学相违背。
2、《内经》五藏在功能上要大于解剖五脏。虽然五藏与五脏所指对象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于五脏。例如,《内经》在论述心时,除了“心生血”、“心主脉”似乎与解剖学的心脏相同外,其它功能一概不同: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
《素问·本病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心主脉”。
《灵柩·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素问·脉要精微》:“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小腹当有形也。”
《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从上引《内经》关于心脏的功能,它明显与解剖学心脏功能不对应,要远大于解剖功能的范围,其它各藏也有这类情况。所以从功能上看,《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就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第三、五藏应该化义为神、魂、魄、意、志。
解剖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及相关的生理功能,这点很确定。但《内经》五藏却不仅仅指心肝脾肺肾,或者说它主要不是指心肝脾肺肾。那么五藏主要指什么呢?
现代有些人认为,《内经》中之所以要用“藏”,取意为五脏深藏于体内,外面看不见,故曰藏。持这种看法的人还真不少。但这样就不对了,大肠、小肠、三焦、胆、胃、膀胱等六腑同样深藏于人的体内,没有见过谁的胃长在体表的,为什么六腑不叫“六藏”呢?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