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页)
些,挡住大风,那么这里就将成为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有水有地,有草有树,牛羊奔走,鲤鱼腾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李大山已经很少请人浇水了。基本上一周才请二十人给树草浇一次水,这样就能使它们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这也减缓了李大山紧张的资金状况。
不过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主要是黄河鲤吃粮食太厉害了,这是李大山根本没有想到的。这些黄河鲤已经有一斤多重了,有些甚至差不多有两斤了。现在喂食的时候,那黑压压一大片,水面上全是鱼的背脊,让人看着全身起鸡皮疙瘩。
鲤鱼的喂食量一般在其体重的3—5%左右。去年鱼小,粮食消耗还不厉害,一年才花了二十多万。到了今年,二十多万黄河鲤每天消耗的粮食就达到了两吨多,一天差不多就要四千元钱!
李大山早就没有钱了,现在连员工的工资都已经拖欠了三个月了。这些粮食一部分是从村民手上赊欠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找杨一平他们借的四十万元从县里面购买的。李大山总算是种下苦果自己尝。虽然眼下的危机还不明显,但是光这样支出,没有回报,让李大山很是焦躁,做事情都没有底气了。
看到这种情况,李春花和李贺都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要减少支出,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他们两个找到李大山商量,卖出部分黄河鲤。因为现在鱼塘里又有了很多小鱼苗,要是不卖鱼,这些小鱼没有生存空间,长不大,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联系了几家有实力的鲜鱼批发商,李大山都没有听到让人高兴的消息,事情的进展让人很不乐观。这些批发商都有收购的意愿,但是给出的仅仅是精养塘的黄河鲤的价格,十五元左右,如果品质好些,愿意出到十八元。李大山看到谈不拢,决定自己到灵远找销售渠道。
尽管李大山对自己饲养的黄河鲤很有信心,但是首先要弄些样品给人品尝,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行。为此李大山特意下水捉了两条两斤左右的黄河鲤上来,要李春花按照清氽黄河鲤的做法做了,三个人和爷爷一起品尝。结果黄河鲤的美味让大家赞口不已。这两条黄河鲤肉质鲜嫩,没有一点泥腥味,大家很快就把两条鱼一扫而光。
李全学老人还亲口肯定,这鱼比他当年吃的野生黄河鲤还好吃。大家听了这话,都鼓足干劲,准备捕些黄河鲤到灵远去闯闯市场。好东西一定不会被埋没在乡野无名之地。
为了捕鱼,李大山从镇上请来了专业捕鱼队。这些专业人士手上有各种大小网眼的拉网,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选择性捕捞,而且他们下网合理,捉鱼老练,不会对小个体的鱼造成伤害。
李大山这次请的是望水镇最有名的黄丰田,他的捕鱼队经常在灵远一带的大渔场接活儿。因为现在还不到捕鱼的高峰期,所以他们都在休养,尽管李大山的捕捞量很小,但是他们还是立即就答应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在家乡附近捕鱼了,大家都想看看是个怎么样的鱼塘。
为了捕鱼方便,李大山特意下水了一次,把原来砌起来的井口扒掉,再在平口位置安好隔离网,又用泥土把周围铺盖严实。
现在已经是九月上旬,等黄丰田他们来到鱼塘的时候,听到捕鱼消息的附近村民,早早的把鱼塘围得严严实实。大家几乎都没有见过捕鱼的场景。
黄丰田今年已经快五十岁,见过的鱼塘无数,但是李大山这样的鱼塘他还是第一次见,而且鱼塘里面的黄河鲤多得出奇,又没有安装增氧机,这打破了他的常识。黄丰田开始觉得李大山是个很神奇的人。
李大山和黄丰田说了自己的要求,捕捞一千条两斤左右的黄河鲤,而且告诉他这里面只有黄河鲤。黄丰田这时再也忍不住发问:“大山兄弟,你这鱼塘我瞧着奇怪啊。这么大的密度,还没有增氧机,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