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乡俗乡情 (第2/3页)

男人的人,死是这个男人的鬼,好赖都是一辈子了。

离婚,被村里人看作有伤风化,败坏老祖宗规矩,会被人看不起。

不过,早期的农村,民风确实很淳朴,至少90以上的村民,都是勤劳善良的村民。

少部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赌博打牌,大约只占10不到。

家家户户路不拾遗、白天不闭户,吃饭的时候,端个大海碗,装满饭菜,满村子串门聊天,张家长、李家短,关系融洽得很,乡情也很重。

谁家要去镇里赶集,没空去的,就喊一声,让帮忙带斤肉、买条鱼顺带捎回来。

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丧事,主人到家家户户去借桌子板凳、杯盘碗筷,大家都倾力相助,有什么借什么,二话不说。

还回去的时候,主人家带点糖果瓜子毛巾之类的,以示感谢。

那个时候,农村办红白事都是吃流水席,主人家人手肯定不够,需要帮忙的,吆喝一声,张婶、王婶抢着去帮忙,帮忙洗菜、切菜、炒菜、做饭、端盘子,一忙三四天。

有酬劳吗?

不需要的,免费义务帮忙。

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

唯一的酬劳,就是帮完后,主人单独宴请一天,送一条毛巾。

要是谁家要做房子,村里人闲着,也都赶去帮忙,主人家就管两顿饭,也不需要付酬劳。

江小朵记得,村里最早的电视,是朱文胜家买的熊猫电视。

买回来那天,村里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干完活,吃完饭,端个小板凳,聚集到朱文胜家的场院,一起看电视。

黑夜里,村民们“乌央乌央”的一片脑袋,可热闹了。

早期电视信号覆盖不是很好,熊猫电视放一会,变成了一片小雪花,把天线左转右转,又回到画面。

村里人坐在电视前,笑着说着,和谐得很,有人情味得很。

有时候,大队会组织各个村放皮影戏,演员提个提线木偶,在后面边动作边配音,民间艺术,深受村民喜爱。

至于过年,就更热闹了。

团年吃饭前,要拿了纸钱和香烛,先去祖宗坟头祭拜祷告,告诉祖宗:“过年了,阖家要团年了,祖宗们,都回家一起团年吧。”

然后,回家放一挂最响亮的鞭炮,再开始吃年饭。

过了午夜12:00,再放一挂大鞭炮,预示辞旧迎新,往年不好的统统留在过去,新的一年万事顺意。

妈妈宁珑呢,会拿了纸钱和三柱香,用香画一个圆圈,然后把纸钱烧在圆圈里,口里喊着祖宗们的名字,让逝世的祖宗,回来捡钱,在阴间也过个富足年。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每年只有在团年到初三前的这几天,赌鬼爸爸江二奎才是个正常人,做着一个正常男人该干的事。

据说,江二奎是为了缅怀他的爷爷奶奶。

因为,江二奎的爸爸死、妈妈跑后,是爷爷奶奶养大了他。

团年后,民间有人会组织了舞狮队,家家户户“取彩”。

所谓的“取彩”,就是村民们将物品或者钱用布袋包好,放到家里梁柱最高的地方,等着舞狮队队员,肩膀踩肩膀,搭成人梯,上去取下来,俗称“取彩”,意即过年取个好彩头,来年更好彩。

初一到初三的时候,会有人来划龙船。

男人或者女人,画了戏装、穿上戏服,主角站在制作颜色艳丽的龙船里,外面一个小生拿了浆佯装划,两人边划边唱,有模有样,围观的人看了阵阵喝彩。

主人家呢,就会拿些钱或者过年的饼之类的,送给划船的人。

最开心的,要数小孩。

大人到了年底,都会给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