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5页)
不料忽然跑出来一个多嘴的道士法饶,胡说根据天象,胡王该被杀死,战机不可错过。
冉闵求胜心切,听过道士的话,激动得掀起衣襟高呼:“我决定出战,谁敢不听就处死。”
像往常一样,他又带队上阵,一上阵就陷入了强敌的四面包围。他的主要助手或战死或被俘,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幸而他本人冲出包围跑到了邺城,但跟随他的已经只有一千多人马。
这件事给了冉闵一个大教训,他对胡说八道的道士恨之入骨,吩咐将那道士车裂碎尸,决心以后多听好意见。
很快,石祗的追兵到了,领队的叫刘显,兵力七万。冉闵想起自己的决心,就派人找王泰商量对策。王泰正怨恨冉闵当初没有听从自己,推说身上创伤疼痛,不肯出面。冉闵忍了忍,自己屈尊去探望王泰,王泰还是摆谱不答。
冉闵再也忍不住。“你以为老子离了你不行么?等我杀灭胡虏,回头再收拾你!”他说。
他再次将人马调集出战,这一次他又胜了。杀死敌军三万多,杀得刘显请求割下石祗的人头来投降。
胜利回师的冉闵顺手杀死高傲而狭隘的王泰,因为有人报告王泰暗暗招集人众准备外逃投敌。
打了那么多胜仗,下一步怎么办,怎么管理自己的人众,管辖自己占领的地区,这些冉闵都没有想过,更没有人给他下指导棋。而且时间紧迫,他停下的时间不多,慕容俊已经派遣他最信任的慕容恪向他进攻。
冉闵和慕容恪双方在魏昌廉台(今河北无极)相遇。冉闵手头仅有押运粮食的一万军队,慕容恪的先头军就有十四万。冉闵的两位大将董闰、张温看到慕容恪兵盛人多,建议冉闵避开慕容恪的锐气,坚守一段时间,等到燕军骄惰以后,再增兵出击。
这两人的建议当然完全正确,可惜冉闵此刻已经忘记当初多听别人好意见的决心,他发脾气说:“我准备就用这些人平定幽州,杀掉鲜卑慕容俊,如果碰到慕容恪就这么胆小,人家岂不轻视我,我以后怎么做人?”
于是,他一如既往,领军出战。也一如既往连连胜利,十战十捷,杀得燕军望而生畏。
现在轮到慕容恪施展军事智慧了。他到前线细心巡视以后,对燕军将士们说:“冉闵本人虽说勇敢,却勇而无谋,他那勇敢只是匹夫之勇,个把健儿就能对付。冉闵的的军队坚甲利器,看来很强,但他们久战疲劳,无法永久坚持。我们应该有信心取胜。”
慕容恪这番信心喊话有分析,有依据,确实起到了稳定燕军士气的作用。不过冉闵并不像他说的那样完全勇而无谋,冉闵观察到燕军多骑兵,而自己的军队基本上是步兵,思考了一下,决定将部队带到丛林中去。他感觉这有利于自己军队作战,却让燕军的战力受到制约。冉闵充分利用战场地形地物的观念非常好,他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战术指导人。
望见冉闵部队的移动方向,慕容恪们担心了。一个叫高开的参谋对慕容恪说:“冉闵真要进了丛林,我们简直没法对付。我看应当赶快派遣轻骑兵去挑战,诈败佯输,引诱冉闵重新回到开阔的平地上来。”
慕容恪觉得高开的意见很正确,立即派轻骑兵出击挑战。冉闵知道这可能是慕容恪的诡计,但他想,是诡计又能怎样,怕你诡计不成?
这下糟了,慕容恪采纳正确意见,以少量轻骑兵像牵牛鼻子那样毫不费力就牵着冉闵回到了不利于他的平地。冉闵带点孩子气,最受不了别人激将。他自持勇敢,不采用正确建议,甚至还抛弃自己的恰当构想,一步步走向了惨败!
慕容恪看见冉闵中计,立即动手布置战阵。他将全部兵力分成三部分:中军竖大旗,用铁链将五千铁骑连成方阵吸引对手(这其实就是后来金兀术攻宋使用的拐子马、铁浮屠),要求另两部分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