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绝对无法防守,找个借口带走了两千多人,只给沈劲留下这五百人。

五百人怎么对抗燕国大军,防守洛阳?在一般人,肯定只有弃城逃跑。可沈劲却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正是他雪耻报国的机会。慕容恪带兵到洛阳,碰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对手。

燕军以为,这次还是敌弱我强,主帅慕容恪一定又会围而不打,单等敌人投降。

不料刚到洛阳,慕容恪就下令四面围城,不分昼夜猛攻。这做法和燕军将士起初的设想不同,他们很不适应,不断有人向主帅反应意见。

慕容恪说:“你莫指望沈劲被围以后,无法坚持就投降。他是抱定必死的决心守城的。我们围而不打,只会造成无谓的消耗。像现在这么急攻,沈劲和他的五百人会疲惫不堪,歇手吃饭的机会都没有,他能坚持多久?”

这次,慕容恪的预言又实现了。没多久,燕军攻破洛阳,沈劲被擒。

慕容恪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法,这叫兵无常势,这保证了他各次作战的胜利。而每次作战胜利都使慕容恪威信得一次提高,到现在,慕容恪在燕国已经是守护神,几乎所有危机都靠他化解。就在这当口,一项超出人们想象的燕国高层危机找上了他,他也能化解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统一北国 二二

危机的根源是皇帝慕容俊,他死前做过两件事:一是如前所说,他曾下令在全国征兵,集中洛阳,准备去进攻秦晋。那本是一项错误决策,当时就被大臣们反对,随着他迅速死去,更没人理会所谓进攻秦晋的事。但不少被征召的壮丁已到邺城或洛阳一带,那些年轻人没活可干,便到处骚扰滋事,闹得社会秩序混乱。

二是他死前召拢的顾命大臣除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评几人外,另有一个担任太师的慕舆根。慕舆根是名战将,战功累累,却也因此骄傲,即使慕容恪,他也不在眼下。

慕容俊死去不久,慕舆根就找机会和慕容恪说话。他说:“殿下,现在先帝去世,新皇帝年幼,太后干政,外敌又很强大,出现特别突然的情况随时都可能,我看殿下您应该有所准备才好。”

慕容恪以为慕舆根在提醒他增强危机意识,顺口说:“是呀,您与我责任不轻,我们该共履时艰,不负先帝重托。”

慕舆根微笑了一下,把身体缓缓倾向慕容恪,说:“我是说,人们都知道,先帝能将这么大一副家业留下来,其实是殿下您的功劳。何况兄亡弟及,本是古时就有的成法。等到先帝安葬完毕,殿下应该自己登上至尊的位置,将年幼的主上废为王爷:这将会是大燕永久之福!”

慕容恪想不到慕舆根说出这样的话,瞅了他一眼,说:“您醉了吧?我和您同受遗诏,怎么突然说出这么荒谬的话呢?”

慕舆根对自己估计极高,原以为有他慕舆根的鼓励,慕容恪对皇帝宝座总会动心。一旦慕容恪动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慕容恪动心下手,朝廷必定大乱,朝廷一大乱,自己就可凭先朝*的身份收拾残局。大燕天下,舍我慕舆根其谁!慕容恪这么一说,他知道此路不通了,只好搭讪着走开。

这事,慕容恪向慕容垂提过,因为慕容恪一直信任慕容垂。

慕容垂建议他趁早将慕舆根除掉,“此人敢说这种话,绝不会停止活动,越拖影响越坏。”慕容垂说。

慕容恪回答:“先帝才刚离世,要是我们顾命大臣相互火拼杀戮起来,大燕国就危险了。我只是希望你留点神,注意他的不良行为。”

在内心深处,慕容恪希望慕舆根从此歇手,停止一切这类活动。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慕舆根转头找太后可足混氏,忧心忡忡地对可足浑氏说:“太后娘娘,根据可靠情报,太宰和太傅两人准备谋反作乱。请下道命令,让我带领禁卫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