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青埂峰,石头上的字迹还有“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诗句。什么是“补天”?在封建社会,走仕途经济道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补天”!那些自负甚高的学生举子,往往都以“补天手”自命。由此可见,《红楼梦》作者不仅不反对走仕途经济道路,还为没有走上这条道路而深深苦恼呢。

《情僧录》系统——木石盟、金玉缘的故事(7)

问题还不止于此,《红楼梦》作者还很有可能参与追求过功名,似乎因某种原因跌了“筋斗”,终于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红楼梦》书中对此充满了自怜、自怨、自叹、自悔的描写。书中贾宝玉一出场,作者就给了他一首充满这种情绪的《西江月》,说这个人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红楼梦》作者年轻时一定是个纨绔子弟,确实有过拒绝追求功名的经历;后来追求功名时,却“经历了一场梦幻”,对朝廷不用自己耿耿于怀,心存怨怼;在经历了富贵与贫穷巨大反差的生活后,晚年非常追悔自己年轻时“潦倒不通世物,愚顽怕读文章”的“偏僻乖张”行为。

以上分析,就是给洪昇画了一张惟妙惟肖的“自画像”!洪昇年轻时,家庭生活优裕,整天“耽搁花笺彩纸”,写下了大量的香艳诗词,醉心于创作言情套曲,就是不肯用心读孔孟之道,无意追求功名。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初刚刚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江南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拒绝与新朝合作的情绪,宁愿削发为僧遁迹空门也不肯出门当官,把热中功名利禄的人,斥骂为“禄蠹”、“国贼”。洪昇的老师沈谦、毛先舒、陆繁等,都是这种民族情绪强烈的著名文人,受他们影响,洪昇青少年时产生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是必然的。

但是,洪家这个明朝的“百年望族”,在改朝换代后,失去了爵禄,正是一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面临着巨大危机。家族把复兴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洪昇身上,希望他走仕途经济道路,在新王朝中高官厚禄,重振家族雄风。无奈之下,洪昇离开温柔富贵的家庭,来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希望从这条道路上求取功名。不幸的是,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洪昇被朝廷革去了国子监生功名,终生断绝了洪昇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家族也因此彻底“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是洪昇晚年作品,回忆自己的一生,对青年时期的“荒唐”难免自怨自悔,对朝廷革去自己的功名也难免恨恨有声。假如你就是洪昇,你会怎样写这段历史呢?大概也只能像《红楼梦》开篇那么写,表达自己那种“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的大无可奈何”情绪。这就是《红楼梦》及其作者对功名利禄态度产生的原因,他不是曹雪芹头脑中的天才杜撰,而是当时社会现象和洪昇个人遭遇的必然产物。

二、爱情婚姻观念

红学界对《红楼梦》表达的宝黛爱情评价极高,认为这两个人是封建叛逆,反对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拥有现代的、先进的爱情婚姻观,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后来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但他们的反潮流精神,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对这种任意拔高文学作品中人物思想的说法,实在是无话可说。实际上,《红楼梦》作者的爱情婚姻观是相当复杂的,根本当不起如此高的评价。用现代人的爱情婚姻观,去比附三百年前的人物,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确实深爱着表妹黛玉,二人之间的爱情,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点谁都承认。但贾宝玉决不是现代爱情纯洁专一的思想代表,相反,他是一个“见了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