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5页)
谌硕季醯米约医��枇恕�
高仙芝确定早晨渡河,是有道理的。当时已经是夏天,河里的水应该都是高山雪化而成,晚上气温低,雪自然化的少,清晨的水流应该是一天之内最小的。
果然第二天渡河时,“人不湿旗、马不湿鞯”,显然也有点夸张的成分。唐军渡河之后,迅速排列成阵势,高仙芝高兴地对边令诚说:“如果吐蕃趁我们半渡时来攻,那我军必败,敌人没来是天以此贼赐我也。”
这次渡河有赌博的成分,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后高仙芝是喜出望外,要不然也不会对个军事盲边令诚说这些话,也不知边监军听懂了没有?
第二十六章 犯盛唐者,虽远必诛(2)
行高原、攀高峰、渡大河,长途奔袭三千里,今天这是第一战,唐兵心中早已憋了一股劲。面临强敌,个个奋勇上前,无人退缩。
吐蕃兵久居此地,想来也没打过什么仗,战斗力比高仙芝的安西精兵差了许多,更兼之唐军的出其不意。唐军经过一番血战,“自辰至巳,大破之,斩首五千级,捕虏千余人,余皆逃溃。”
同样是一万兵马,但打的并不是势均力敌。占据天险,以逸待劳的吐蕃兵以大败结束,并且阵亡率达到50%,还有超过10%的投降。
占据连云堡后,高仙芝想乘胜出击,这时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儿发生了。
玄宗为了万无一失,除派边令诚前来监军之外,还派了一位术士韩履冰。一位术士在军中能起什么用呢,可以呼风唤雨,可以撒豆成兵?
可惜这位皇帝看重的能人没有这才能,他只是会忽悠人的术士。一路之上没见起什么无论是正还是负的作用,现在抬神目前望,愣说危险重重,“惧不欲行”。
边令诚也被吓得不轻,不想再走了。
这位术士当然是满嘴胡说八道,他和边令诚估计第一次经历打仗。在经过三千里的跋涉,两人已经累得快虚脱了,又眼见到满地的死尸、鲜血,敌我双方没兵的挥舞刀枪,吓得双脚发麻。说前行危险,估计只是找个借口停下。
站在高仙芝的角度,无论是否相信韩履冰的话,他都是不能停的。此次前来的目的地是小勃律国,而不是跑到连云堡和吐蕃打一场,现在怎么能临近终途而废呢。
不过边令诚是监军,高仙芝也不好硬架着他走。于是留下边令诚和病弱士卒三千守连云堡城,自己则率大军继续前进。
唐军疾行三日,到达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坦驹岭长四十里,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山口海拔高度为4688米。登此山口,只能沿超过10公里的冰川而上。数千人连人带马共同攀登冰山,想想都兴奋。现代人即便带了先进的登山工具,如果是大规模的团队轻装去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来术士韩履冰所说的前途困难,说不定就是爬冰川,也幸好他、边令诚和那些伤病兵卒没来,不然他们恐怕还得拖后腿。
下冰川后四十里就是阿弩越城,一旦阿弩越城不能一举拿下,吐蕃援军一旦到达,唐军根本没有可能再回头爬冰川逃回去。再加上术士韩履冰在临出发前的一些不祥之语,一向勇猛过人的唐军也犹豫不敢下山。
高仙芝就暗自派了二十名亲信,穿着阿弩越胡服来迎。这些假胡人按高仙芝事先教好的说:“守卫阿弩越城的士卒都愿意投降唐朝,并且还把娑夷河水上的藤桥砍断了,吐蕃人已经过不来了。”高仙芝佯装着大喜,带着高高兴兴地唐军下了山。
天佑大唐军,三天之后,阿弩越城的胡人果然不战而降了。
再往下就简单了,高仙芝派人把娑夷河水上的藤桥砍断,断了小勃律国的后路。又以唐朝皇帝赐绸帛为名,诱捕了小勃律国的大臣们,并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