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5页)
和帝去世后,和熹邓皇后和其兄邓骘等人,先后迎立一岁的汉殇帝和十三岁的汉安帝,实际操控宫中大权,邓太后死后,安帝又与宦官合谋,消灭了邓氏势力。于此同时,安帝皇后的兄弟阎显等人的势力开始膨胀。
公元125年,宦官们拥立十一岁的济阳王为帝(汉顺帝),并且杀掉阎显。但同时,顺帝又扶持外戚势力,相继拜后父梁商和商子冀为大将军。
顺帝之后,梁太后和梁冀先后选立冲(两岁)、质(八岁)、桓(十五岁)三帝。但大权依然掌握在梁冀手里。梁冀为大将军平尚书事,专权达二十年之久。他的宗亲姻戚遍布朝廷和郡县;官吏升迁都得先向他谢恩,满足他的各种需索。他的私人苑囿,绵延近千里。他可以带剑上殿,拜见皇上时,其礼仪比照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他加封的食邑比照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赏赐的金钱、奴婢等比照汉武帝后期、昭宣中兴时的辅政大臣霍光。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桓帝与宦官合谋消灭了梁氏,与此同时,桓帝的皇后之兄窦武的势力又开始崛起。
灵帝时,外戚董承和何进为权力争斗,终于导致董卓进京,少帝被废。
4
东汉的皇帝有两个特点:一是太多为幼年即位,二是太后大多非皇帝生母。如此一来,外戚专权便在所难免。
东汉近二百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过十四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光武帝、亡国皇帝汉献帝以及开国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外,其他皇帝的寿命皆没能超过三十五岁。
和其他各朝相比,东汉的皇帝有两个特点,其一:太后大多非皇帝生母,如章帝的生母不是马太后,和帝的生母不是窦太后,安帝的生母不是邓太后,桓帝的生母不是梁太后。其二:皇帝大多幼年即位。和帝即位时十岁,殇帝即位时不足百天,安帝即位时十三岁,顺帝即位时十一岁,冲帝即位时两岁,质帝即位时八岁,桓帝即位时十五岁,灵帝即位时十二岁,少帝即位时十四岁,献帝即位时只有九岁。
皇帝幼年即位、太后又非生母,外戚专权便在所难免。
如果将东汉和西汉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公元前87年和公元87年的情形极为相似。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临死前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年仅8岁的汉昭帝继位。
此前一年,汉武帝将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赐死。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即将立她儿子当太子,何必非杀掉他母亲?”武帝说:“此事不是晚辈愚蠢之人所能理解的。古往今来国家所以发生*,大都因君主年龄太小而其母亲青春正盛。女主子一旦独居高位,骄横傲慢,荒*乱,胡作非为,那就没人能够禁止了。你们没听说过吕后乱政的教训吗?因此我不能不先除掉钩弋夫人。”
第一章:秦砖汉瓦(10)
汉武帝托孤成功,而唐高宗、咸丰帝遗诏失败的事例告诉我们:做皇帝不能“心太软”。
汉武帝之举虽然残忍,但不乏睿智。唐朝时武则天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就有人劝过唐高宗废后,但唐高宗心太软没答应,以致高宗死后,武后专权。清代咸丰皇帝临终前,也有大臣极力劝谏咸丰皇帝效法汉武帝除掉钩弋夫人的故事,除掉太子的生母慈禧,但咸丰皇帝关键时刻心软了,没能将家事国事分清楚,以致后来慈禧专权达五十多年。
公元87年,章帝即将去世,和帝即将即位,此时皇后的兄长窦宪已露出擅权的苗头,大臣们屡次上书,但章帝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致和帝即位后,朝政被窦氏兄妹把持,并祸及全国。外戚之祸自此愈演愈烈。但公元前87年,外戚霍光秉政,先后迎来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位幼帝。当时不仅政治清明,人们生活安定,还造就了几十年的兴盛景象,比武帝执政晚年国力更为强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