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除了结构以外,在影片的制作上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战争场面,多数的远景镜头只是为了提醒观众双方军队的势力对比,而董先生的武打设计也着实令人感叹,换句话说是没有设计的设计,这无疑体显出一种真实来,近身的肉搏中,即便将军也不一定是百姓的对手。战争本应是如此的。在色彩的运用上,没有张艺谋那种大红大绿的写意片断,都是冷色调的,衣着黑色,大地黄色,这所有一切都有着沙场的真实感,几乎可以令人触手摸及。唯一一个亮色就是范冰冰这个角色,水中的长发,那是战势中的唯一暖色调,但到影片的结尾处,她的长发混在污水中,也极为贴合剧情的显出一种悲凉来。

影片在制作与故事讲述上都是十分地贴实,甚至是老实,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四平八稳的影片,这就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因为与我们意识中的战场,意识中的一切矛盾都贴切的。没有过份地在故事讲述或在制作手法上渲染夸张,这是一部让我们看起来不受导演意识所左右的影片。

但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四平八稳的电影,毫无观念可言那就错了。香港张之亮是文艺片导演出身,在此片中他同样也有话说的。

墨者,兼爱,非攻,真正的侠者,但是不是大者呢?这种乌托邦式的理论是否就是救国之道呢?影片随着剧情做出了一系列的置疑。这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人物的设置,首先勿庸置疑的是革离这个人物。

革离之所以来到梁城因为他的理论,即任侠之道,以天下人之利而先行,扶弱,这就是墨家军的存在原因。但梁王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战事之时,守城可以,平治之时,妇人之仁了。这句话说得很含糊,但很贴近梁王的本性,到后来赵兵退时,梁王立即将革离那种妇人之仁彻底击垮了。其实在梁王的质疑之前,火烧瓮城及射杀降将的时候,革离已经体味到那种杀戮给自己所带来的冲击。非攻不假,但战争绝不是非攻,战争最大的特点就是杀戮,对生命的蔑视,对自由的剥夺。

即而,逸将军献爱一节中,对墨家同样提出了质疑,即兼爱之人却不懂得什么是爱。当然,此话在当时的语境下也是含糊不清的,但后来的奴隶却将这句话升级了,坏人也值得爱吗?兼字将革离的所有理智变成了盲目,王子的质问说明了墨者思想中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那个奴隶提出了一条统一之略,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生,才没有战争可言。这时候,我们发现导演通过奴隶之口似乎已经完全将墨家的思想否定了。

帮助小国,自由的理念虽然是墨家的精髓所在,但也恰恰的墨家的局限性,这种帮助小国的决定则是用生命换回来的。当革离在城楼之上问巷淹中生命与荣誉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巷淹中选择了荣誉,这就意味着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的,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战争本身的胜与败。于是,革离败了,他对生命的拯救败在了对荣誉对权力的争夺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关于墨家思想的讲述,先是非攻,对自由对生命的渴望,对战争的痛恨,但随着战势地进行,那些百姓,那些权力者所要进行的却是一种仇恨与掠夺,自由与生命都变得脆弱了。然后是兼爱,墨家没有好坏的兼爱本身就是盲目的,更多的只是一个对弱小的同情,但弱小变得强大的时候,兼爱也无法阻止人们强大后对生命对自由的蔑视。在墨家所注重的爱与生命与自由之上,还有许多人们更要追求的东西,这是墨家无力阻止的,革离最后的自省以及众人对墨家的质疑无疑是代表了导演的态度,更主要的是,梁王那句妇人之仁则是对这种乌托邦式的思想的全盘否定,颇具纲领性的总结。

影片最后,梁国灭,赵国亡,秦并六国得一统。这段片尾的文字从历史的角度来表达了导演关于墨家的想法,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墨家思想注定会被淘汰的,但针对个人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