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楼上的营业厅很宽阔,足有球场大,布置也很考究。红色的地面,雪白的墙壁,大红的桌椅,青花瓷的盘碟。天蓝色的拱顶上,镂刻着金光闪闪的龙凤呈祥的图案,周墙琳琅满目,悬挂着装帧古朴典雅的字画。面对梯口的南墙正中,挂着一幅水墨:一条江边壁立的悬崖上,一位儒服长者,拄着拐杖,迎风挺立,须髯,衣裾,博带,随风飘向后方。曲杖上还悬着两个竹筒,一个墨色较深,一个着色稍淡。据说,里面分别装的是饺子和酒。他身后是简朴的茅庐,古木虬枝、绿竹红桃,掩映前后。悬崖下江水滔滔,似乎溅溅有声。江心一苇横陈,苇尾有弓形的一折,折下又有斜逸的针状一捺,状似渔人在咿呀荡桨。人、物,均模模糊糊,但神态却活灵活现。蓝色的天幕上,缀着一弯残月;淡淡的白羽般的浮云,飘忽左右。水墨左上角的空白处,有草书题句,其中“东坡”二字着笔特别粗重: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

听江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

舟从此逝江海几余生。

画面外下方,书有碑体大字标题,《东坡畅饮宝聚园夜归图》。署名:龙眠居士。

《夜归图》对面,楼梯上方的墙上,又有一巨幅彩绘,叫《鲁智深痛饮宝聚园》。画面上画着个和尚;袒胸,露乳,大腹便便;他,一足蹬地,一足踏在凳上;左手把盏,右手抓起饺子,往口里塞;坚劲的髭须向外张开,牢固地占据了鼻孔以下的广阔的土地。他,凸出的双眸,紧盯着三盘层层叠叠堆垒的饺子,笑吟吟,乐呵呵,似乎在大声夸赞什么。禅杖撂在一旁,光头上热气缭绕。光头右上方空白处,直行书有八个两寸见方的隶书大字:“枵腹以来,裹腹而归。”署款曰:八大山人。

楼上楼下,还有许多名人的字画:古代的有吴道子、米芾、文文山、郑板桥的,近人有康有为、于佑任、张大千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名人的字画。大体知名的名人的字画,悬在楼上的装潢考究的厅堂内;不知名的名人的字画,挂在楼下布置得也算精美的大厅中。如果把这些营业的桌凳撤走,再安排几个标致青年男女做讲解员,别人一定会误认为这是名人的书画展览室。但是,懂行的一看就知道,知名的名人的字画都是赝品,不知名的名人的才是真迹。不过,真迹也罢,赝品也好,都起了相同的不同凡响作用,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把宝聚园装点得有六七分风雅味,八九成书画香。楼下见缝插针,不知摆了多少张桌子;楼上布置雅洁整饬,分四行,二十八张。据说这是为应上天的二十八宿而设的,一些白胡子常客还能说出许多天人相应的蹊跷故事来。楼下每张桌子挤得满满的,后面还有人排着长列等。人们谑称他们是候补饺子客。学生则用打球作比喻,戏说他们为“打二排”,意思是说暂时不上场、准备上场的递补队员。楼上的顾客稀疏得多,每张桌子只坐了三五个,有些桌子暂时还没人坐。他们或吃或聊,说说笑笑,真有几分文人雅士的风度。尤瑜拉着萧陶,选了厅堂旮旯里的一张桌子坐下,饺子还没有送上来,他们便闲坐着听人家说笑话,想心事。

有人说,据说当年苏东坡,就隐居在昆江上游岸旁峭壁上的茅舍里,那首《临江仙》,就是在那里写的。这茅舍离宝聚园不过三五里,东坡先生天天都要上这儿吃饺子。那杖下挂的竹筒,就专门用来盛饺子。又有人说,这画上原来只有一个竹筒,有人说用来沽酒的,有人说用来买饺子的。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后来不知那个好事者,在画上补画了一个,一个沽酒,一个盛饺子。从此,喋喋不休的争论息止了,不过这事实确凿证明:这幅画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还有人说,鲁提辖当年打死郑屠的时候,将十斤肥肉臊子打到郑屠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