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5页)

桃花岛上战争气氛非常浓烈,敌人的飞机不停地在头上转,发现船只、发现目标,马上就投弹扫射。思秋与文健没经历过战争,一下子很紧张,飞机一来,好像炸弹就在自己头顶上,战战兢兢,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耕耘对他们说:“其实你们不要盲目地去躲,眼睛看着天上的飞机,心里反而比较踏实,如果飞机在你横向飞,那么危险性不大;如果正冲着你俯冲,你就不能呆着挨炸,要迎着飞机跑,才能错开距离,再找个比较低矮隐蔽的地方趴下。一般的轰炸机,你看它扔下一对炸弹,再转过来扔一对,四颗炸弹一完,基本上这架飞机就没戏了。”

思秋一试,看着飞机,果然不再那样心惊肉跳。新兵总是佩服老兵,能不慌不忙地应付战争中的种种环境,打起仗来会有很多窍门。

三个人开了个小会分分工。柳耕耘说:“我参加水手队下海训练,文健到作战班,小秋嘛,女同志,懂点方言,多做群众工作。咱们不蒸馒头要争口气,做个好样的给他们瞧瞧。”

连里专门成立了水手队向渔民学习驾船的本领。这里是新区,觉悟没有老区老百姓高,光靠几个渔民船工不保险,让他们参加战斗一般会害怕,一听枪炮声,船就容易乱套,一遇到炸弹,有的会吓得跳海,所以还必须自己训练水手。白天有敌人的飞机,水手队只能晚上训练,柳耕耘和战士们傍晚一起上船,天亮再上岸休息,也常和战士们在隐蔽的地方抢修被炸毁的船只,饭前饭后教大家唱歌;他还用锅底黑灰在礁石上写着“打好开国第一仗!”“打好解放战争最后一仗!”文健到作战班,和战士们一起练登陆、练爆破、练海滩隐蔽;他还在墙上画了一张画,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下面写着“解放舟山,向新中国献礼!”看见他俩工作开展顺利,战士们都喜欢他们,思秋有点心急,觉得自己很无能,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成绩也没有。

她找到柳耕耘说:“我真好像变成连长说的那个‘麻烦’了。”

“怎么会呢,多机灵的女战士,不会束手无策吧。思秋,这里前沿成千上万部队,都是男兵;文工团只下来三个女兵,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大家都看着你们三个女战士呢。自己多动动脑筋,这里是新解放区,你住在老乡家里,多做群众工作,让老百姓多了解我们,帮助我们。能找两条船就好了。”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一部分(9)

“能动员的积极分子,船和渔民都来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啃不动,船就是他们的命,叫他们去打仗更是怕得要死,实在说不通。”

“哎,我现在教的歌还是些老歌,你会不会写歌词,写解放舟山的,那样教战士唱起来,练兵就更带劲了。”

“我,写歌词?没写过。”

“试试吧,谁也不是天生的,总有第一次嘛。我第一次作曲也是战争逼出来的。”

“是吗?战争能逼出音乐来?”思秋过去在家里听到的大多是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夜上海》《毛毛雨》《何日君再来》;解放了,才唱革命歌曲。到了文工团听到耕耘谱曲的小歌剧《牧羊姑娘》,非常新鲜,非常好听,思秋认为写歌曲是很神秘、是很难很难的事。

“你是从什么学校学的音乐呢?”

“我上的是老百姓学校,是在很多草棚里学老百姓祖祖辈辈唱的歌,是唱出来的。”

“唱出来的?会唱歌怎么就会作曲?我不信。”

“过去我也觉得作曲非常难,到文工团以后,领导希望我们大家都学习作曲,请一位部队作曲家给我们上了几堂课,他说作曲理论只是把你们领进门,真要作曲叫我们找老乡采风,一定要学习当地民歌。我行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学这个地方的民歌,音乐班又开展了一星期写三曲运动,作词的把歌词贴在墙上,让我们自己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