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5页)

杰克好奇地问:“外婆,我们为什么不乘飞机,要坐这个慢吞吞的火车呢?”

“你来看这张浙江省的地图,外婆比你现在大几岁的时候,背着背包,从北边杭州一步一步走到南面的永乐市,又从永乐市走到浙江的北面,这条铁路两边的城市和村庄,都留下过外婆年轻时的脚印,我想坐在火车上,再看一看这些地方,回味一下当年的情景。”

“妈咪,其实你要喜欢,完全可以包一辆小汽车,我们走走停停,让你品味更多的东西。”艾米怜惜地说。

“那倒不必了,过了半个世纪,这些地方已经面目全非,浮光掠影就知足了,我更怀念的是我那些日日夜夜生死与共的战友。我们从绍兴下车,我想看看我们过去一起在朝鲜的女班长田田,和我们文工队的队长谢可。他俩离开部队一直在绍兴,我们已经几十年没见面了。”

几十年没见是不假,但心底里还是在企盼,谢可在朝鲜曾经是文工团长,是柳耕耘最后的领导,他会不会知道一点柳耕耘的线索呢。

绍兴,解放初曾是第三野战军的医院所在地,他们军文工团曾去“越王殿”慰问过,据说“越王殿”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所以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可是到了绍兴,这里已经完全不是思秋记忆中的绍兴了。

从异乡回到祖国旧地重游的人,都有一个矛盾的心态:很惊喜这些城镇乡村现代化的建设,这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象征;可又很留恋旧有的风貌,那是中国文化的风貌,有他们年轻岁月的记忆,是游子在海外梦所寄托的地方。全世界现代化城市大都有雷同之处,高大的建筑,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灯,过去绍兴这么一个又幽静,又温馨的小县城,现已成为很俏丽的都市了。思秋更喜欢过去那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坐上乌篷船,在小桥流水中穿梭,岸上白墙黑瓦的平房,映衬着远近的山光水色,微风斜雨飘落在石板小路上,行人撑一把油纸伞,踩着鹧鸪声……诗情画意的绍兴啊,再也没有了踪影。

找到田田家的门牌,是一个大院落,全是红砖砌的四层楼群,还和思秋二十几年前离开国内时那种粗糙的房子差不多,只是已经非常的破旧,楼道上堆满了杂物,除了阳台上晒的色彩鲜艳的衣物不同,家家户户很难区分。

思秋是远远听到笛子声,才循声找到那个七栋五楼五○三,房间的家具都是很陈旧的深咖啡色,桌子柜子到处堆放着报纸杂志,沙发上盖了两层旧被单,除了一个很大的彩色电视机和一个电冰箱,其他看不出与七十年代的工薪阶层有多少变化。

田田慌乱地甩掉围裙,抱着思秋又跳又笑,又是眼泪婆娑,艾米从来没有看见母亲这样激动过,这让艾米发现了母亲年轻时的热情,年轻时的活泼。

思秋与田田拉着手坐在沙发上。田田满头的银发,显得更加的温柔慈祥;而谢可队长脱掉了军装,变成一个很不起眼的普通老头。

谢可老队长说:“思秋,难得难得,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你怎么一去美国就把我们忘了。”

“怎么会呢。当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跟一个美国鬼子结婚,闹得沸沸扬扬,被大家看成不可救药。”

“你那时算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壶壶都开了,随你提,嫁给美国人多的去了。”

田田关心地:“你在那边生活还习惯吧?”

“‘文革’在中国是极左,只讲革命不能讲钱;到了美国完完全全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什么都不顾,只管拼命赚钱、买车、买房子、养孩子、过好日子。但我们在国外享受了锦衣玉食,并不觉得快活,那是一种无根的生活,没有理想,也没有激情。说好听是过日子,说不好听,变成了行尸走肉,我……”

。。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三部分(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