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逖榈氖且恢殖�匀坏母星椋�浅�醭L�男睦硖逖椋�沙浦���L�谋涮�睦怼�

艺术家不仅想象力丰富,同时也是最敏感之人。这就决定了艺术家很容易陷入心理变态。丹麦心理学家海甫定(Hoffding)讲过一个实例:

“英国一画家,凡在其座者,虽仅半时许,彼能唤起其象,就其容貌颜色长短等,与亲见其人无异,而得就此象而绘之,彼时时就其所绘者与其所唤起者互相比较,以决其类似与否,久之遂不能辨想象之人物与实在之人物。而居于癫狂病院者,垂三十年而卒。健康之人亦有视虚象为实物之力。”王国维译《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版第157页。不过,那只是转瞬之间的事。康德说,人的注意力“老是集中于同一个对象,就有可能导致癫狂”。《实用人类学》第96页。柏格森也认为:“心不在焉是可以不知不觉地发展成为精神错乱。”《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101页。所以“心不在焉”是因为心有旁骛,使他沉在想象中而“流连忘返”,终至不能回到现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引言(2)

卓别林亲见过一个想象丰富而又“极度敏感的心灵怎样开始离开这个……残酷的被破坏了的人间,进入另一个他自己梦想的世界”。他说的是一位天才的舞蹈演员尼真斯基,“世界上的天才,我只见过少数几位,其中有一位就是尼真斯基。他像是一位仙人,具有一种催眠的力量,那种忧郁的表情给人一种超凡出世之感;每一个动作都富有诗意,每一次跳跃都引起我离奇的幻想。”卓别林惊叹“尼真斯基的演技是空前绝后的”。在某一舞剧的演出中,他毫不费力地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个世界里的种种景象和气氛,他“只用了几个简单的手势就表达出来了”。《卓别林自传》第225—227页。这样的天才人物进入梦想世界而不返绝不是偶然的。

不过,像尼真斯基这样真疯的艺术家究竟是少数例外,多数艺术家、诗人的疯是暂时的,是疯而不疯。如诗人李白,他在月下花间,孤独一人饮酒,他感到寂寞,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把自己的影子当成实际的人,又把月当做请来的朋友,于是他有了酒友舞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这不是疯子是什么?“再如苏轼那样,在一个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之后,他把酒问天,‘明月几时有?’还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想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这不是疯子是什么?”参看《诗人的创造》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0—71页。

艺术家需要想象,科学家同样需要想象,甚至形式逻辑的创立者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表象对思维的必要性,他在《论灵魂》中写道:

“缺乏一种心理上的画面,思维甚至是不可能的,它在思维中影响,如同在绘图中的影响一样。”转引自《右脑与创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法国大数学家普恩加莱就说过:“潜伏之我”“有精微之感觉,能作选择,并能想象,吾人并可云此潜伏之我其想象力且较自觉之我为胜。盖后者不能有结果之外,前者每能得之也。”《科学与方法》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版第49页。不能否认,在科学的创造方面想象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其他因素。如有的科学家在想象中看见六翼天使,有的科学家看见原子,有的看见了电子,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爱因斯坦的例子更为人们所熟知。“对于爱因斯坦来说,数学本身是‘看得见’的。他写道:‘几何涉及的对象看来同好处感觉的直觉方式并无不同。’那是能看到和触到的。”所以,“想象的对象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显然可信的真实、可看到的材料。”《情有独钟》第169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