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未遇明君的田丰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

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

官渡之战前夕,田丰对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通晓变化,他的兵众虽少,但不可轻视。不如采取持久战的办法。您据有险要的地势,又有众多的兵马,可以外结英雄,内修农事,然后以精锐为奇兵,不断骚扰曹操。他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让他疲于奔命,民不安业,不出二年就可以打败他。现在您不采取长胜之策,与曹操决胜败于一战,万一不如意,后悔就晚了。”袁绍不但不听,反而认为田丰是在涣散军心,把他囚禁起来。田丰狱中又鉴,袁绍信听逢纪谗言欲斩田丰。众官求情,袁绍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等我破了曹操,回军日必斩之。”

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果然大败而归,狱卒对田丰说:“先生真有远见。主公当初不听先生的话,才吃了败仗,现在回来了,主公一定会对您加以重用的。”田丰叹曰:“袁绍外表宽厚,其实心地狭窄,他如果取胜,我还有存活的可能;现在他打了败仗,证实了我对他错,我恐怕活不成了。”果然,袁绍回来后,对左右说:“我不听田丰的话,现在要受他的耻笑了。”便将田丰杀害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四章: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笔者字面理解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尖无法站立;跨着大步无法快速远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命不凡的人不会光明磊落;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光明正大;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到处炫耀自己的人不会立下奇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长久。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在道的方面来说:上面所举的这些行为,就像衣架饭囊、毒疮恶瘤一样,被人们厌恶,所以有道之人是不会干这种事的。

笔者感悟

老子列举了一些反面行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中这些行为人们都知道不好,但是要克服这些毛病却很难,往往就是这些毛病,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贞观十六年(公元645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司空房玄龄等大臣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比如说一位君主,每天都要处理成千上万件国家大事,情况又非常错综复杂,人非圣贤,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这样说来,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谏诤的臣子,来直言不讳指出他的过错,才能补救过失。由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诚耿直,遇到问题时能随时谏诤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是用明镜来照形体,美与丑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到这里,唐太宗举起杯子,向房玄龄等几位大臣敬酒,勉励他们也应该这样做。成语“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励房玄龄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样敢于犯颜直谏故事。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