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之下于五月五日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后就不会再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人们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就想出用楝树叶将米饭包裹起来,再在外面外缠上彩色丝线,这也就是后来的棕子。以后,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虽然这些传说都不可靠,但却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老子骑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骑青牛飘然而去
《史记&;#8226;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老子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老子问礼。
《史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若把老子的这段话译为现代汉语,那就是:“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老子的话非常直率,也非常中肯,同时也充满着一种希望,就是要孔子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业。
《史记》还记载,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思是: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如果遭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当然,也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这样会伤害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是何等的语重心长啊!《史记》还记述,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把老子比喻为龙,而且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可见孔子对老子是何等的尊重。这次入周问礼之行,使孔子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对其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老子是道教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两位哲人的这次相见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这也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生动的故事。
在洛阳老城东关大街的文庙旧址前,如今仍然保存着一块牌坊式的石碑,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碑高356厘米,宽90厘米,龟形座。此碑乃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这块迟立的石碑,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两千多年前孔子入周问礼的史实,记载着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两位大师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