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5页)
(一)夜,雨
雨已下了三十七日,秋风萧瑟,许久不见月光。
茅草屋,一灯如豆,屋内人尚无寝意。
一张残旧的木桌,斑驳茶渍墨痕。桌前坐着一个中年人,白衣已不胜雪而因岁月洗炼隐隐泛黄,人虽坐着,依旧能看出高大身形,只是鬓发在秋风中飘起,人也分外颓然,眸子里满是倦意,神情落寞,面色苍白。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介寒儒,郁郁不得志多年。
屋角点着一支檀香,烟气细而直,袅袅升腾,一直隐入屋顶的茅草中。
中年人手中拿了一个小小的龟壳,轻轻从中摇出几枚青钱,借着那微弱的灯光,慢慢看着卦象,看得那样仔细,可见深信此道。
“卦象如何?”随声望去,不知屋中何时多了个女子,女子站在背光处,看不清面目,听声音,只有十###岁年纪。影影绰绰,看见女子穿一件青紫色纱衫,在这瑟瑟风雨秋夜,让人不禁担心她羸弱的身子是否经得起汩汩凉意。
“主西行当得,宜早不宜迟”。中年人开口,声音沉稳中透着暖意,听的人心生安意。
“明日一早就走吧,既然宜早,还是早早做完了好”,紫衣姑娘道,“命定的,逃不了,早几日,晚几日,无甚差别”。
“你这急性子怕是改不了了,遇事沉稳为要,不然早晚要吃亏”,中年人似已叮嘱过许多次,脸上略带无奈,他从怀中拿出一个翡翠小盒,递给紫衣姑娘,“要慎用,小心误伤他人”。
紫衣姑娘伸手去接那小盒,只见少女白净纤弱的手腕上带着一只银镯,古朴的六棱形镯子,上面刻着细细的鳞浪纹。“想不到师父这么快就炼好了”,少女结过小盒,对那中年人道,“明日还要早起赶路,我先去睡了”。
中年人点点头,少女无声无息的在阴影中消失了,和来时一般迅疾而无声。
只剩中年人自己在屋中看着那一灯如豆,半晌,他叹口气,默默收起桌上的龟壳与青钱。
窗外,依旧风急雨骤,窗内,中年人脸上一扫方才的困顿之色,目光穿过漆黑雨夜,看到遥远的结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管宅,吉日
管宅上下一片火红,今天是公子的大喜之日,像是冲开连日的阴雨,天也隐隐为这巨宅映红一片。
退隐江湖又入朝堂,论权势比家资,当今世人还有谁能超过管贤?一呼百应,金山银山,但是上个月,他辞官了,称病告还。这原因,却是他的独子要成婚了。树大招风,这么多年他自己也不知道结了多少仇家,早日抽身,是不是可以不殃及子孙?
他老了,心老了,什么都不想要了,他告诉儿子,也是告知天下:看着儿子佳期一过,他便要遁入空门,从此不问世事,也和亲人决绝。这意思很明白,韬光养晦,把恩怨情仇消弭无形。疲惫的一生,人人看到他得到了什么,没有人看到他失去了什么。
他和儿子说,不做高官,不做巨富,不做豪侠,散家资,舍美宅,守着妻儿,读圣贤书。你便如此做个布衣吧,世间最幸福的,便是平常百姓家。
管公子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不再拿起他从小练的剑,也谈妥收购这巨宅的买家,只等迎娶新妇过门,便慢慢消隐于世。消隐的方法很简单,你看街上那么多人,你知道他是谁?不知道,或者你只认得出他是前街卖烧饼的,于是这些人便消隐了,隐的毫无形迹。
这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妙意。
管公子今年二十,像他这个年纪的男子多是娃娃已经抱了几个了,而管公子迟迟未婚。因为十六那年,他那叱诧风云的父亲要他娶自小定亲的江湖大派天相门门主的女儿,他拒绝了。平日一向随和的他,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却很是坚决。拖了两年,父亲又要他娶国舅的千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