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应心那样行动符合要求。虽然胜利了,也是侥幸取胜的,并不是掌握了进攻的权谋。
士兵没有对敌我都害怕的。害怕自己的将领就会藐视敌人,害怕敌人就会轻视自己的将领。将领被士兵轻视,将领的命令就不能得到最好的执行,这样的将领所统帅的军队就会在与敌人战斗中丧失应有的战斗力,甚至是失败。相反将领树立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士兵就会心甘情愿地执行将领所下达的作战命令。这样的军队在与敌人战斗中就多了分胜利的机率。因此说,懂得胜败规律的将领,就一定懂得害怕与轻视二者的利害关系。将领不用恩惠使部属心悦诚服,部下就不会为将所用,将领就不能使用士兵。因此说将领对属下实施恩惠,部下就会拥戴自己的将领,部下就不会对将领产生二心。将领有了威严,属下就不会违抗命令。所以,善于作将领的人,就懂得恩威并施的道理。”
尉缭子的观点就是:军争取胜,首先就要将士齐心协力。爱在下顺,威在上立。将领既要树立威严,又要爱护士兵。将领的威严是通过善于指挥作战体现出来的。尉缭子的为政治军之法,也就是管理者学习之处。要对下属恩威并施,不要一味地对下属要成绩而不顾下属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对下属有适当的拥戴。当然这个观点的根本就是使企业员工在实战中增加团队意识,而不要大搞个人英雄主义。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管理者之能,不是其具体做什么实质性的业务工作,而要多做一些团队人心向背的工作。这样的团队管理者,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这样的团队管理者所统率下的企业,才是一支具有生命力的团队。
对于以上观点,如果我们把其加以引申就应该是:作为管理者,除了要有“爱在下顺,威在上立”的德仁与才能之外,还要有善于容纳天下贤士、能人之心胸,“顺服好利之人”,才能使天下人归心,才能取得天下。
虽然尉缭子的观点似乎与荀子观点没有什么可以相融之处,但是慰缭子上面的观点真的与《荀子·王霸》中说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荀子·王霸》如是说:“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上不虚,其难者在人主之知之也。取天下者,非负其土地而从之之谓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也就是说:作为统治者,只有能做到贤明与善于集结天下贤能,就是有百里的地域,也同样能取得天下,使事业成功。这不是空话,也不是理论上的说教,其难处在于实施者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才行。所讲的统治者取得天下,并不是指人们背着自己的土地来归服,而是指治国之道足以统一人心而已。那些人如果和我同心,那么那些人的土地怎能会属于别人的呢?
5.诸子论政解道 管理仁法德行(2)
如果我们把荀子的观点加以引申,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用人如果能使所用其人真心的归服企业,那么企业管理者又何必担心这个人会不为企业出力献谋呢?这正如俗话所讲,“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要是对人家好,绝大数人也会知恩图报的。”显然这是道理,也是人之常情。当然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因为作为企业文化的构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在为自己的员工,进行有关企业归心的教育。只有员工归心,团队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进而才能产生团队的协作力。这些都是荀子所讲的让属下归心的道理。
关于管理中“顺服好利之人”的内涵,《荀子·儒效》中又有所引申。荀子认为管理者的长处不应表现在他有某种具体的技能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做到对下属量才而用,人尽其能。因此,荀子在《荀子·儒教》中就讲:“君子所说的贤者,并不是说人们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也不是说人们所知道的他都能知道;君子所说的能辩者,并不是说人们所辩论的他都能辩论;君子所说的能观察者,也并不是说人们所能明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