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将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从这件事可以提出韩信是个在政治上患得患失,毫无主见之人。他之被从楚王降为淮阴侯是他走向英雄末路的前奏。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之地。你虽说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但三人成虎,若有人诬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到时我在在京城为你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吕后虽无明确证据,但还是以“莫须有”之心态与相国萧何商议该如何处置这件事,萧何假说陈豨已被杀死,令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那么我们又怎么看待韩信与陈豨的密谋呢?我个人认为韩信直接参与了这次密谋或许有此事,但事到临头必定失言而不敢奋力一搏,毕竟他在政治上是优柔寡断之人,贪恋于既得地位而决不致贸然举事。还是蒯通说得对:““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

二、樊哙

对一个貌似粗鲁的武将最好的形容词也许就是粗中有细。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们对樊哙的印象也大抵类此。不过这是对樊哙的误解,樊哙其实是个极有政治远见的人。

公元前207年,刘邦抢先项羽一步率军灭秦封关自守,打算依照当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旧约,称王于关中。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恋恋不舍,准备就此住下,好好地享受享受。樊哙及时地劝戒他天下未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虽然刘邦根本没听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刘邦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但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樊哙非一般武夫可言者,他在政治上还是有深谋远虑的。

樊哙在政治舞台上最卓越的表现还是在鸿门宴上。刘邦虽退军灞上,但项羽对刘邦还是十分忌恨的。刘邦自我感觉势单力薄,于是和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可见其忠。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项庄拔剑意在趁机刺杀沛公。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