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第1/2页)
福島手邊還有一大堆照片和文件。
&ldo;接下來的事件是同年四月份發生的。地點在西曉町西曉區的周邊,名為西曉公寓的兩棟並排的樓房裡,這次兇手使用的依舊是移動屍體的騙局。殺人事件發生在其中一棟七層公寓的四樓,兇手在殺人後,將遺體轉移到了與其相鄰的另外一棟樓的四樓房間裡。當然,這是為了製造自己的不在場證據,所以兇手不可能親自背著屍體完成轉移。他利用長杆、鋼絲、滑車和火箭腰帶製造了屍體的空中移動裝置。首先,在兩棟公寓的樓頂安裝長杆,用鋼絲連接起來。然後用滑車將其與另外的鋼絲相連,沿著牆壁垂到四樓,最後讓屍體背上自製的火箭腰帶,將其連接到垂至四樓的鋼絲上。這裡說到的火箭腰帶,是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使用到的那種背在背上的火箭筒。其原理是通過分解過氧化氫噴出氧氣和水蒸氣實現飛行。因為背負了這種火箭筒,使得屍體在被兇手扔出陽台後並不會撞到公寓外壁,而是被屋頂的鋼絲吊著完成了圓錐狀飛行。而且,屍體從四樓陽台出發後,屋頂的滑車也同時啟動,沿著刻意製造出傾斜的鋼絲將遺體送到了隔壁的公寓。於是屍體就……當然,最重要的是速度的計算,比如屍體在飛到公寓之間時,滑車必須來到什麼位置,在通過那裡時如何使滑車加快速度等等。兇手將這些過程進行了精確的運算,最後比較順利地讓遺體實現s字飛行,將其轉移到了隔壁的公寓,最後他把屍體連同滑車一併拉起,收入了目標的四樓陽台。&rdo;
福島又拿出一張圈套運作的圖解讓我們看(見圖19)。
&ldo;在兇手完成不在場證據的製造後,又把屍體背上的氣瓶換成新的,再次用同樣的步驟反方向操作了一遍,將其放回了原來那棟公寓的房間。為了防止有人聽到火箭筒噴射的聲音看向窗外,兇手在第二次操作時還是用的反s字路線。&rdo;
哦,我想,這種利用物理知識的圈套我還真沒怎麼碰到過。
福島繼續講述第三個事件。
&ldo;第三起事件發生在同一年我們進行夏季集訓的時候。在我們下榻的那間旅館中,又有殺人事件發生了。事件發生在西曉町谷乙女區的文化館,人們把那座建築稱為&l;方屋&r;。因為那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築物,整個建築由九個正六面體的房間組成,排列成橫三縱三的樣式。這些房間都是非常簡易的一些小屋,在房間與房間之間安裝了屋檐和走廊,勉強能夠當成正常的建築物來使用。其實這座建築物最初是由完全獨立九個小屋組成的,大概因為集體遊客逐漸增多,為了讓小屋之間方便來往,才會在後來加上那些屋檐和走廊的吧。回歸正題,就在我們集訓的某個晚上,殺人事件發生了,這次,兇手使用的是視線錯覺的圈套。&l;方屋&r;內部有呈直角交錯的橫二縱二合計四條走廊,每條走廊兩端都設有出入口……為了方便描述,現在將這些出入口從北面開始順時針命名為&l;北a&r;、&l;北b&r;、&l;東a&r;、&l;東b&r;、&l;南a&r;、&l;南b&r;、&l;西a&r;、&l;西b&r;。案發當時,站在&l;北a&r;外側的天使兔團員河邊,透過門上的玻璃,看到了走廊對面,倒在敞開的&l;南b&r;門前的受害者,以及貌似兇手的黑影。隨後,兇手背起受害者,逃向了河邊所看到的右邊,也就是建築物的西側,於是河邊也轉到西側進行追蹤。可是他卻沒有看到兇手,也沒找到被害者的遺體。河邊帶著滿腦子疑問走到了&l;西b&r;的門前,從門上的玻璃看到走廊的對面,&l;東a&r;的門也敞開著,奇怪的是,他剛才目擊到的遺體卻正躺在敞開的門邊。此時,兇手已經消失了蹤影。原來,兇手假裝逃往西側引誘他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