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第1/2页)
&ldo;未來的我&rdo;的笑容漸漸貼近畫面,然後鏡頭一轉,旁邊又出現了現在的我的樣子。
這張照片我很眼熟,那是我護照上的證件照。但&ldo;未來的我&rdo;卻跟那張照片相比衰老了很多,也憔悴了很多,雖然面帶笑容,但目光和表情都顯得非常兇惡,讓人簡直看不出他跟那張證件照有什麼相似之處……不過,專家肯定能看出來。
&ldo;根據專門負責從人的頭蓋骨復原死者面貌的警視廳科學搜查官和人相學博士的證實,這兩個人是同一人物的可能性非常之高。&rdo;
畫面又轉到了文藝評論家那張得意揚揚的臉上。
我想起了jj說過的話。而且現在眾多企業的研發方向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大家都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學者或者作家召集到企業內的實驗室中,對言語進行著各種實驗。看來在這裡這個時代,言語的權威已經超越了其他任何一個領域。所以即使是在探討犯罪事件時,這些傢伙也能冠冕堂皇地跑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ldo;而且,想必這一點不需要我特別指出,鳳梨居正是作家愛媛川十三,也就是後來的暗病院終了的死亡現場。這就說明了,畫面上的這名男子之所以要刻意展示寫有《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書名的紙片,當然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出處吧。而且,如果這個神秘男子真的就是失蹤兒童偵探迪斯科&iddot;星期三的話,那他可以堪稱是現代的&l;花衣魔笛手&r;〔※除了下文以及本書上卷的注釋中出現的花衣魔笛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的故事之外,英國作家內維爾&iddot;舒特(nevil shute)還在一九四二年出版過同名的小說作品,同年也上映了小說的電影版,編劇之一即是小說的作者內維爾&iddot;舒特。電影又名《仙笛神童》。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舞台安放在一九四〇年的法國,講述了一個英國老紳士帶領一群孩子從法國逃亡到英國的旅程。〕了。之前人們廣泛認為拉米亞現象是某個偏重兒童精神衛生的團體或者任意個人的犯罪,但現在這個神秘男子出現後,對罪犯的界定或許應該有所修正了吧。&rdo;
我聽著那個胖主持講述用笛聲為小鎮滅鼠,卻又因為拿不到約定的報酬而發怒,轉而用笛聲控制鎮上的兒童的&ldo;哈默爾恩的吹笛人&rdo;的故事,不禁為他這個比喻的自相矛盾而失笑。我才不會為了復仇而奪走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我的笑容又馬上消失了。
這是真的嗎,我真的沒有為這個未來的狀況感到憤慨和震怒嗎?
……我肯定是會生氣的。這裡的所有人都在蠶食著兒童的身心,並在其上構築著整個世界。這裡的秩序正是在犧牲所有兒童的基礎上得以保持的。
因此,當我把孩子們從這個世界中擄走時,是不可能沒有憤怒摻雜其中的。
哼。那我就姑且承認這個&ldo;哈默爾恩的吹笛人&rdo;的比喻吧,我想道。不管你們給我安什麼名字都好,無論我遭到多少人的唾棄,無論我陷人多麼深的孤獨都無所謂,憤怒的我是根本不會在意那些事情的。
文藝評論家又繼續道:&ldo;而且《世界是由密室組成的》這一標題本身也是充滿暗示的。它正好完美地闡釋了幼童為了躲避拉米亞現象,不得不躲藏在避難處的這一現代人面臨的嚴峻狀況。而且在這部推理小說中,打開密室的必定是偵探,根據這一橋段的解讀,神秘男子展示小說標題的另外一個意圖,恐怕就是為了大膽宣言自己這個偵探必將解開現代的密室之謎,並奪走躲藏其中的孩子們吧。&rdo;
雖然我是個偵探沒錯,但至今經歷的都是一些硬漢情節,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