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5页)
于是,罗坑许多村庄出现了父母上山唤子,妻子上山劝夫回家的动人情景,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有三五成群的土匪下山缴枪回家。
在政策的感召下,官应阳匪大队长以下100多名土匪向我军和罗坑乡政府投诚,罗坑的土匪处于土崩瓦解之势。
对顽固不化,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土匪,剿匪部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消灭之。
一名叫“驼背狗”的顽匪在部队峡洞搜山时因与大军对抗,被抓住后就地枪决。在山洞里被擒的匪三十六团副团长高毅夫妇、被我军侦察员在圣筊岭夜间伏击时活捉的傅桂标小老婆潘亚云、顽匪吴庭顺,均在罗坑街被人民政府处以极刑。
5。 强弩之末
1950年1月6日,曲江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罗坑剿匪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樟市第六区人民政府。
经过半年多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罗坑剿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傅桂标为首的100多名残匪四面楚歌,朝不保夕。
5月12日,第二任的罗坑乡长廖钧丁率领七八个人参加区政府的整编会议后返回罗坑。当他们行至牛皮石地段时,突然遭到匪大队长傅宏蕃指挥的70多名土匪的伏击。廖乡长等人英勇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打死土匪骨干张亚胜等人。但终因地形不利,寡不敌众,除两名工作人员突围外,廖钧丁乡长等五人壮烈牺牲。待大军和区中队赶到出事地点时,土匪已逃之夭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杨梅时节追穷寇(4)
廖乡长遇难后,由副区长丘其忠兼任罗坑乡长,具体负责领导罗坑的剿匪和开展土改运动。
县委虽然派去20多人的土改工作队,但因土匪四处破坏,一时无法开展土改工作,罗坑的清匪反霸陷于僵局。
傅桂标统率的股匪虽然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却如“釡底游鱼”,已处于广大军民的包围之中,其部属众叛亲离。傅桂标号称团长,身边只剩下二三十个虾兵蟹将,多数是他的兄弟叔侄,成了有“官”无兵的空架子,已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四处是土改的汹涌浪潮,满村是分了田、翻了身的喜气洋洋的农民。傅桂标觉得形单影只,无处藏身,到处流窜,度日如年。
6。 羊肠小道的追踪
1951年4月28日晚上,罗坑犀牛塘村出现了傅桂标的行踪。
这伙顽匪在山上已断炊数日,一个个衣衫褴褛,又黑又瘦,像鸦片烟鬼似的。
他们觉得在山上挨饿,是个饿鬼,倒不如下山去抢粮,撑成了也是一个饱鬼。于是,他们利用夜幕降临,细雨霏霏的时机,由傅桂标率领,摸黑到了犀牛塘村的赖神苟家中。
一名朱姓的当地土匪上前敲门,赖神苟开门让朱匪进屋后,好言相劝他不要跟傅桂标上山为匪,要他趁早回家分田。
傅桂标在窗前听见立时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冲入屋,用手枪指着赖神苟,说要再帮共产党讲话,就一枪崩了他。村民和众匪一起劝阻,傅亦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才把枪放下,威吓村民不得声张,赶快煮饭给他们吃,就放他们一马,“否则,嘿嘿,不得好死!”
赖神苟只好强忍怒火,下米煮饭给土匪吃。匪徒们狼吞虎咽吃饱后,又将赖家和几户村民的米拿走。然后,像幽灵似的向密林中逃去……
赖神苟一家受到土匪的洗劫,还差点丢了老命,激起了满腹怒火,他决心冒死连夜向驻扎在蒋公村的剿匪大军侦察排报告。侦察排长听后即派人向上级报告,并率领人马按赖神苟指引的路径、方位,向密林深处紧急行军进行追踪。
时值杨梅季节,阴雨连绵,路滑难行,脚步沉重,这恰恰给侦察员创造了追踪敌人的有利条件,“雁过留声,兽过留味”,土匪来过,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