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页)

不便,但不会对群众的出行造成实质性影响。东西二环早晚高峰很拥堵,适当采取限行措施,就可以把一部分交通流量分流、引导到邻近流量相对较小的太平桥大街、赵登禹路、南北小街。天宁寺立交桥到复兴门路段天天都很拥堵,可不可以从广安门桥开始按尾号限行一部分车,引导到流量较小的白云路上去。交通管理部门对某些路段采取限行措施的同时,为群众安排好绕行的路段,为群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既分散了流量,又减少了拥堵,也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同时不会给群众造成太大的不便。

在限行的时间上,也不应一刀切。早高峰与晚高峰呈季节性规律。限行时间应根据这个规律来灵活把握。现在从早晨6点就开始限行,而实际上很多上班族这时还没起床呢,早高峰并未到来。此时开始限行,路面空着,要走的人却走不了,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限行时间的起始与结束可以根据早晚高峰的时间规律来制定,未必就是朝六晚九。而且不同路段限行时间也未必一刀切。有的路段可能是朝七晚八,有的路段也可能是朝七晚七。有的路段可能是全天限行,有的路段也可能是全天分几个时间段限行。给群众创造方便的同时,往往可能就意味着给管理部门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只要群众有需求,管理部门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群众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这是政府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义不容辞的。

在管理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管理还应体现于对需要照顾的特殊对象如何给与方便。需要照顾的特殊对象看起来是少数,但是这个少数具有不确定性。如需要急救的伤病员,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可能是这样的一员。因此,对这样的所谓特殊群体采取便民措施,实际上惠及的是所有人。管理部门对接送急救伤病员的车辆给与方便,不受限行措施的限制,不予处罚,这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样的措施理所当然地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针对限行措施的便民措施中有这样一条,即:运送危重病人等有特殊情况的机动车,不受限行规定限制。这一条的出发点是好的,十分人性化。但这一条有待进一步细化,需要管理部门对此做出解释。即除了运送危重病人还有什么样的情况算是特殊情况,接送孩子上学、上幼儿园算不算,赶火车赶飞机算不算,等等。如果不细化,交警执勤无从掌握,群众心里没底,仅凭自己个人理解,可能时间长了之后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措施实施的消极因素。

关于限制措施,除了按照车辆尾号限行,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形式?是否还可以把思路放开一些,探索一些新的模式。限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通行速度,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并非只是减少流量一个办法。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也同样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发展公交,引导人们乘坐公交车,就是这样的办法。但除此之外,提倡小轿车满载行驶,多拉几个人,同样是提高车辆利用率。在国外,有些城市划出专用道,供满载的小轿车优先行驶。这样就提高了道路利用率,实际上也就是减少了车流量,提高了交通效率。我们可不可以设想,在限行的时间段,在限行的路段,凡是满载的小轿车就可以不受限制。现在经常看到许多小轿车只是一个人开着在路上跑,或者是只有一个人乘坐。这样的车辆所占有的道路资源按人均来看比坐公交车要多很多倍,比满载的小客车也要多几倍。如果鼓励小客车满载,可能就会把因限行导致的一些人被迫拚车,演变为自愿主动的拚车,既方便了自己,也有利于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提出的建议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是否真正能够实施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即使能够实施,真正操作起来可能还有很多具体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但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千万不能因为实施起来麻烦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