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为一个女性,波伏瓦也给了萨特许多感受性方面的东西,但与理解相比,则较为次要。不然的话,萨特也不会那样迫切和坚执地需要另外一个女性万达了。
从多洛丽丝的情况看,不仅在感受性方面比万达更能给萨特许多东西,在理解性方面也要强出万达一头。萨特同多洛丽丝在一起时,没有什么喋喋不休的争吵,更多的是一致与和谐。多洛丽丝的阅历、知识面,显然也比万达丰富得多。因此,她与萨特的关系对波伏瓦的挑战极大,以至于波伏瓦在晚年还回忆说,在所有与萨特有爱情关系的女性中,多洛丽丝是唯一让她感到害怕的。
不过波伏瓦用不着害怕,她应该有一个稳操胜券的地方:多洛丽丝再优异、再杰出、再“尤物”,在女性中不乏与她类似的更佼佼者;而像波伏瓦这样的女性,萨特却难以再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感受性相对来说,不太稳定,易变;而理解性一旦建立,可以长期地稳固地存在。像波伏瓦这样真正是学出来了的女性哲学家,大概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恰恰是她具有不可取代性的根本原因。
1947年1月,波伏瓦去了美国,也是应邀讲学。在纽约她见到了萨特赞美不已的多洛丽丝。这个女人的确是富有魅力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她同波伏瓦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很聪明,很活跃,当然,也很漂亮。
波伏瓦在给萨特的信描述了她和多洛丽丝见面的情况:“我在荷兰雪利酒吧约会了多洛丽丝,我想,她会向你讲的。我对她的感觉正像我猜测的那样,我很喜欢她,我很愉快,我理解你赢得她之后的感情,我为你有这种感情而骄傲,而我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
波伏瓦的这种表示是否完全出自内心?也许是也许不是。我们很难确定这些话有多少是属于“外交辞令”。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理解萨特的,她的这种表态是对对方的尊重,因而是得体的。
按照波伏瓦在信中的描述,多洛丽丝倒显得不太自然。波伏瓦说她一杯接一杯地喝威士忌,表现得神经紧张,不停地说话,表情有些呆板。这种描述应该是当时的实情。按照多洛丽丝以后的作为看,很可能当时她已经将波伏瓦视为应该认真对付的情敌。
波伏瓦还进一步谈了她对多洛丽丝的印象,她知道,萨特喜欢听这个,而且会非常重视。她说:“我觉得她确实很惹人喜爱,给人感觉很好,不过正如博斯特所说,也许女人味太强了一点,反正从我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但如果我是一个男人,而且还充满一种明朗强劲的激|情,那就不可能遇到更合适的了。”
这话可以印证我们前面对于她和多洛丽丝的特点的分析。这里“女人味”就是感受性的另外一种说法。萨特喜欢女人的感受性,因此这里透出她对他的深切理解。同时一个“太”字,也委婉地表达了她接触多洛丽丝以后的一种感受:她原先的担心其实并无必要——多洛丽丝在气质上同她差异颇大,不可能取她而代之。“女人味”很强固然是多洛丽丝的优势,也造成她在另一方面的不足。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两间余一卒(1945…1957):爱的考验(3)
波伏瓦到美国后,多洛丽丝去了巴黎,在那里一直呆到波伏瓦回国。5月初,波伏瓦正准备按照原来的时间安排回巴黎,突然接到萨特来信,要她推迟归期,因为多洛丽丝要在巴黎再呆上10天。这一变故对波伏瓦有很大刺激。即使她是非常理智的,通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此时仍然不免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她在回忆录中说,当时的感觉是很累,很疲乏,很软弱,很想靠在一个男人的肩膀上好好地休息一下。
此前她曾在芝加哥结识了一个美国作家,叫纳尔逊•;阿格林。波伏瓦的英语相当好,不似萨特,她的口语水准已经达到可以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