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2页)

栗姬正在想著和景帝柔情蜜意,誰知丈夫卻在這個當兒還惦記著那些和自己爭風的情敵?於是妒怒一發而不可收拾,不但狠著臉一聲不吭,不肯應允,還給皇帝看了個大後背。

劉啟這下對栗姬的情意可算是一蹋糊塗了,於是站起身就往外走。

栗姬一看景帝居然為了那幫情敵跟自己生氣,更加地怒不可遏。景帝剛剛踏出門口,她的火山就急不可待地爆發了,破口大罵起來。不但罵,而且還罵得十分響亮,一字不落地都教景帝聽了個清清爽爽,尤其令景帝感到分外刺耳的是:栗姬不但大罵後宮姬妾,還罵他這個當朝天子為&ldo;沒良心的老狗&rdo;!

景帝這年不到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跟&ldo;老狗&rdo;有啥關係?倒是栗姬,活像一條劣狗,咬起人來不分個時候。親生父母尚且有對兒女不滿的時候,更何況她跟劉啟既沒有結髮之情,更沒有後台撐腰,只是半路夫妻而已?更何況是一個要跟別人平分的幾十、幾百分之一的半路丈夫?

常言道,到哪個山頭就唱哪兒的山歌。一夫一妻恩恩愛愛的日子是女人都願意過的,但是既然身在一夫多妻的年月,又嫁的是擁有特權的皇帝,自己又沒有特出的本事,栗姬很應該節哀順變,至少也該裝出一副心胸開闊的賢慧模樣才行。可惜她雖然身在暗濤洶湧的宮庭,卻完全憑著本性辦事,辦出來的事情遂想不糟都不行。

眼看劉啟已經對栗姬心生煩惡,館陶公主和王娡決定趁熱打鐵、板上釘釘。

王娡攛掇大行官向景帝奏請冊封太子生母為皇后。景帝一看這道奏章,認為定是栗姬的主意,於是不亞於火上澆油,怒吼:&ldo;這樣的事也是你們敢管的嗎?&rdo;

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大行官糊裡糊塗地被氣頭上的皇帝砍掉了腦袋。

栗姬聽說大行官因為舉薦自己封后而被砍頭,自知大事不妙,於是悔不當初。可是這此景帝已經拒絕見她,想表演賢慧的戲碼都沒了機會了。栗姬又驚又怕,病倒在床,可是景帝已對她恩斷情絕,壓根就不來探望,栗姬遂一病不起。

館陶長公主繼續下面的工作,在弟弟面前稱讚劉徹:這孩子年紀小小,怎麼就這麼英明神武?不但文才武略,還性情仁孝。聽說王夫人懷他的時候,夢見吞下一個太陽?你還曾經夢見太祖劉邦?嘖嘖嘖,簡直是天縱奇才呀。

這話兒說得景帝浮想聯翩。立即拿了主意。

公元前150年辛卯春正月,景帝下旨,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

栗姬那一場暢快淋漓的大罵,丟掉了兒子的錦繡前程。更使得正在向她飛來的鳳冠半路轉向,砸到了王娡的頭頂上。

正當栗姬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的當兒,她聽到了兒子失去繼承權的消息。這不啻是一道催命符。

栗姬大叫一聲,吐血而亡。

沒有了母親,廢太子劉榮的命運可想而知。兩年後,他被誣陷,被迫自殺。

礙事的劉榮和他那不識大體的母親栗姬不再成為威脅,同年夏天的四月乙巳日,王夫人如願以償地成為皇后、景帝的第二個正式妻子。

十二天以後,丁巳日,景帝立七歲的劉徹為皇太子。劉徹不但年幼,而且在景帝的十三個兒子裡,排行靠後‐‐老九。如果不是他聰明的母親將他跟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拉成了一對,這個皇位幾時才輪得著他呢?

館陶公主此役大獲全勝。既將仇家栗姬置於死地,更將自己看中的女婿推上了太子的寶座。她的女兒將要成為天下之母了。

不過陳阿嬌有一個問題:她比劉徹要大好幾歲,按理來說不是很理想的准太子妃。

果然,當景帝來看望王娡的時候,王娡剛向他提及此事,景帝連連搖頭:&l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