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第1/2页)
龍朔三年(六六三)正月乙亥日,高宗李治下旨,將殺害新城公主的兇手、駙馬韋正矩斬首示眾。舉族流放。
新城公主以這種不明不白的方式,終於得到了最後的解脫。她與政治沒有任何牽連,但是政治鬥爭卻間接地奪去了她的幸福和生命。
新城公主去世的時候,還不滿三十歲。
新城公主死了,李治似乎這才如夢初醒,發覺自己久已未能盡到為人兄長的義務。作為遲到的彌補,也為了讓自己心裡找回一點安慰,他傳下詔令,以皇后的禮儀,為新城公主舉殯。
在出殯的這一天,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員和命婦,都穿著喪服,跟隨在新城公主的棺槨之後送葬,還要服喪百日。地方官員不能親臨舉喪,也必須服喪。民間禁屠宰、停音樂祭祀、停嫁娶。皇帝親自主持祭儀,皇后、皇太子、諸親王及王妃,都必須服喪哭臨。
如此大張旗鼓的典禮、如此浩浩蕩蕩的人群、如此滂沱的淚雨之後,那碩大的棺槨里,靜靜躺著的,只是新城公主孤單弱小的軀體。她有過兩個丈夫,有情有意的一個以罪囚身份死去,成了與她遠隔萬里的孤魂野鬼。而另一個負心的男人卻奪走了她的生命。
李治左思右想,想到妹妹身後仍是孤苦伶仃,不禁悲從中來。
於是,他將新城公主附葬在父親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東南方,在所有的陪葬墓中,她的墓地離昭陵玄宮最近。‐‐這位後知後覺的兄長,希望妹妹死後能夠回到父母的身邊,能夠時時擁有她活著時顯得那麼稀少的溫情。
想到妹妹居然會死在駙馬的手裡,李治百思不得其解:那些人數眾多的宮女內侍都到哪裡去了?他們是怎麼保護公主的?
憤怒之中,他將所有陪侍新城公主的侍女宮監也划進了流放的範圍里,接著又傳下了一道旨令:將公主墓內壁畫中所有的侍女面部都統統毀去,因為她們保護公主不力,沒有臉面見自己的主人於地下。‐‐這可真是天下奇聞,皇帝自己不照顧妹子,卻遷怒於下人,是哪兒的道理?
這還不算完,李治在悲悲切切中,又想到了當年舉薦韋正矩為駙馬的東陽公主。於是怒
火再次燃燒,他下令將九姐一家斥徙集州‐‐今四川南江縣。(李治又該怎麼處治自己呢?)
東陽公主人在家中坐,橫禍從天降。不得不咽下滿腹酸楚,淒悽惶惶地離開繁華的長安城,舉家被逐。與此同時,遠在洪州的高履行再次被貶往湖南永州為刺史,不久死在任上。
東陽公主只因一點好心,誤信了韋正矩這頭中山狼,不但害死了自己最小的妹妹,還被連累得身敗名裂。她沒有想到,自己的惡運這才剛剛開始。
二十年後,章懷太子李賢被生母武則天以陰謀叛亂的罪名誅殺。李賢被殺的地方,就在他流放的巴州(今四川巴中)。很不幸地,與李賢流放地相近的東陽公主,曾經與遭貶的侄兒李賢有過來往,就又再次牽扯了進去,連封號都被剝奪了,也不再享有國家俸祿,成了一個連生活來源都找不到的貧婦。
就這樣,武則天還不肯放過她,武后一直惦記著她是長孫無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垂拱(六八五至六八八)年間,已經形同平民農婦的東陽公主再次遭到貶謫,已是垂垂老矣的她連同自己兩個兒子一起,被趕到了巫州(今湖南黔城鎮)。‐‐武則天將她趕到湖南,卻偏偏不讓她在丈夫去世的地方落腳,連個上墳的機會都不給她,報復得可真是到了家。
七〇五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歲的武則天死於上陽宮,臨終時,她赦免了自己生前所有的冤家,將他們和他們的後人都召回京師。
但是東陽公主沒有等到這一天。
而新城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