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第1/2页)
若干年後,金城公主沿著文成公主走過的路來到了藏地。遵照金城公主的旨意,藏地將大小昭寺內的兩尊釋迦像進行了對換。
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小昭寺內供奉的則是墀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
由於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墀尊公主在傳播佛教方面的成就,在藏傳佛教的經典中,他們被稱為菩薩轉世。松贊干布為護教三大法王之一,文成公主為救助度母、墀尊公主為怒紋度母。(&ldo;度母&rdo;:菩薩)
&ldo;救助度母&rdo;的稱呼,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藏族尋常百姓對文成公主和她所帶來的文化的感恩之情。在雪域高原上,文成公主的地位是崇高的,假如有誰被比擬為文成公主,那是最高的讚美。
直到今天,藏族的傳統八大藏戲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對於藏族百姓來說,她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身後事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唐王朝派人出使天竺國,正逢天竺戒日王去世,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為王。唐朝使者王玄策等人被新天竺王搶掠追殺。松贊干布聞訊後派出軍隊助王玄策反擊,一直攻入中天竺,將天竺王阿伏帝阿羅那順生擒至長安。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倒霉蛋從此再沒能回到天竺去做王。
第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高宗李治即位,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並賜
緞絹二千端。松贊干布遣使來謝,獻珍寶十五種以供奉太宗靈位,並上書高宗說:&ldo;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赴國除討。&rdo;‐‐對於這封奏章的用意,有說是鑑於頭一年的天竺之亂有感而發,也有說是想試試唐朝內部情形的。
不管怎麼說吧,至少在表面上,高宗君臣認可了頭一種說法,進封了松贊干布的爵位並賜雜彩三千端、蠶種及各類工匠。隨後應其所請為松贊干布刻了石像,列隊於太宗昭陵玄闕下。
太宗葬禮後不久,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松贊干布去世,唐高宗派將軍鮮于臣濟為使者入吐蕃弔祭。
遺憾的是,松贊干布的后妃生育情形實在不理想,包括文成公主在內,他的五位妻子中只有德慶頭人之女、小妃芒妃墀嘉(又名孟薩赤姜)在公元633年為17歲的松贊干布生下了一個兒子貢松貢贊。(另兩位小妃為木雅王之女木雅茹妃嘉姆措、阿里小邦象雄之女象雄妃勒托曼)。
據《紅史》記載,松贊干布在31歲的時候,曾經將贊普之位讓給時年十三歲的兒子貢松貢贊。可惜的是這位小贊普年壽不永,剛十八歲就死去了,松贊干布也隨後離開人世,時年35歲。
關於松贊干布的早逝,至今說法不一。有說是思子病逝的(逝於拉薩北面彭域色莫崗,今林周縣彭波農場附近),也有說是出征戰死的,還有說是和他的父親一樣被反叛者毒死的。
松贊干布死後,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繼承贊普之位。
雖然丈夫死了,文成公主也仍然沒有離開藏地,據說她經常住在山南的昌珠寺,或說她仍然住在拉薩,還經常去布達拉宮對面的藥王山上東望家鄉。
《新唐書》說,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文成公主逝於吐蕃,高宗曾派使臣弔祭。
而藏地典籍中的說法豐富許多。
《世系明覽》說,文成公主、墀尊公主是和松贊干布同時顯現原身升天而去,臨去時還給新贊普的祖母孟薩赤姜明示了治國之道。當然這是宗教的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墀尊公主的女僕身患疫病,染給了自己的主人,而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去看望墀尊的時候也不幸傳染,於是同時去世。
另一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