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5页)

七、无情岁月增中减(2)

到了程军房子。他正在给未来宝宝放胎教音乐。见我进来,程军媳妇孙秀梅有些不好意思。程军却咧着嘴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老同学,你说对不对?”

“对,教育是根本,孩子是希望哪!”

“对是对,但这眼看都六月份了,我们才发了二百元。”秀梅忿忿道,“不要说希望啦,根本啦,就我本人来说,这肚皮都要瘪了!”

我忍俊不禁:“你这肚皮不是饱得挺厉害么?”

秀梅和程军笑了起来,程军在老婆肚皮上神气地摸了摸,神秘地说:“小心,小心!秀梅同志,毛主席教导我们:风扬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你看看,刚才的胎教效果叫你这牢骚给抵消了!”

……

柏油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雄风”摩托破水疾驰,我紧缩在车上向菜子川驶去……

菜子川坡头,满野是葱茏的刺槐,一棵接着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气,雨水顺着湿黑的树干淌下来,叶子上水珠清亮透明,滚动着,一转瞬便不见了……。公路便在这一重一重,起伏不断的刺槐林中盘旋而下。两旁的刺槐和田垄的小麦花芬芳馥郁,夹杂在水汽里扑面飘来,使人一下子神情气爽起来。我不禁想:这水汽迷蒙,又浓又翠的景色,不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么?不知,可怜的弟弟,昨天在这山水画的何处流连风景,葬送青春?

到了菜子镇,雨已停了。

我直奔弟弟在校外的住处(这个弟弟,上高中以来,令人费解的是一直不住校)。十几天以来,我已到他住处来过三次。现在,房子里空空如也。桌上床上胡乱放着复习资料,测试卷,抽屉里是我上几次带给他的各种补脑药和营养品。我忙去问主人他的下落,女主人热情地说:“路亮吊完针,就出去了!你这弟弟真用功哪,成绩也好,肯定能考上……”

“他吊什么针?”

“他跟前来没来过女同学?”

“没见过。噢,吊针时来过几个同学,其中有女的……问这干什么?”

“没什么。”

我转身向学校驶去。

城东三中在镇东头公路南侧。新盖的校门楼,望之俨然。这里曾经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六十年代,北京十三中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农支边”、“支援老区”的号召,曾派骨干教师对口帮扶过这所中学。到八十年代,随着政策的宽松,这些“知青”和骨干便纷纷返城或调离,著书立说了。九十年代,随着地区差异的加剧,连本地的骨干教师也不愿呆在这穷山僻壤。这里被人称为“骨干培训基地”,年轻教师分配这里,三五年便“飞”走了。近几年,三中成了全县有名的“烂摊子”。校长不愿意到这里挂衔,教师不乐意在这里任教。学校规模之小,令人吃惊。全校六个年级才三百多人,高三毕业生人数连续三年竟徘徊在三十名左右。弟弟所在的高三理班便是十六人。一个时期县上曾考虑过撤掉三中高中部,但终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和其统辖六乡一镇的重要地利地位而作罢。去年三中的质量有了提高,考了两个本科三个专科一个中专。这在全县教育圈里被传得沸沸扬扬,也给三中办学“开了个‘遵义会议’”。我多么希望这所学校今年高考能“再创辉煌”。

校门大敞着,沿一条柏油马路向下骑去,端对的是一幢三层教学楼,高三理班便在楼下。这落雨的星期天,楼周围有零星的学子在苦读,我有些感动了。

七、无情岁月增中减(3)

透过窗格向教室望去,没人,我便踮起脚到窗下弟弟座位上瞅,也没人。我忙向一名背外语的女生打听,那女孩将脖子扬了一下,我就向楼背后寻去。

还没见人,就闻其声:弟弟正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