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现在我仍不认为是所谓“早恋”毁了我们的高考,而是那段至今仍如梦魇一般盘旋在我心头的录像。 我有理由这么说:在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和小云都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我们想在同一所大学的校园里继续携手漫步。老师对于我们的志愿填报比较满意,未加任何干涉。 按照学校的惯例,如果学生填了“好高骛远”的志愿的话,老师们会要求他们降低自我期望值,重新填报较低的志愿。这种做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确保学校的年升学率。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重点(相当于省重点)中学,属于上海市33个示范中学之列,升学率较一般中学高出许多,并且常保持在全市前10位:90%左右的学生都能上本科。所以,如果本校学生能考上华东师大这样的全国重点高校的话,也并不稀奇。我和小云的成绩在各自班里都是中等。填报志愿本身就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因此,考取华东师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高考的结果是残酷的:小云以5分之差没能考上,被第二志愿录取;我则差得更多,都没有考上一类本科大学,从而进入二类本科学校开始了大学生涯。 2004年1月19日,上海市虹口区法院的开庭审理中,有的老师提供了这样的证词:魏罡同学和小云同学本来成绩就不好,经过这段录像的激励,二人在两个月后的高考中超常发挥,考上了本科学校,否则,以他们以前的成绩,他们是很难上本科的。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几个复读的好友也考完试了,他们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那个曾经被狗抓伤过的汤燕,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分数为470分,她的老师帮她分析了一下,劝她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结果出来时,竟然离交大的分数线差了20多分。当汤燕抱怨老师为什么让她报考交大的时候,这个老师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啊呀,我估计错了。我原来以为交大的分数线一直是470分呢,没想到这么高,有490多分呀。” “道歉”“歉意”这一类的字词,你从某些老师的嘴里是永远听不到的。'返回目录' 。。

“跨世纪他妈的好少年”(1)

我们XX中学的有名,一方面因为它是上海市重点中学。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私下吹吹牛的,是那部风靡全国的卡通连续剧《我为歌狂》就是以这所中学为模子“取景”的。校园、操场、教学楼、球馆,甚至校门口的电话亭、便利店、轻轨,还有那条离学校不远处的铁路,《我为歌狂》里的那些场景,在这所学校都能找到它的“原型”。 当然,男孩子的心没有那么细,我们学校与《我为歌狂》的“血缘”联系,我也是后来听小云告诉我的。 小云告诉我,电影厂的一个什么人到过几次我们学校来采景,不但采了景,据说那部片子还把学校某个老师的形象也“采”了进去。 女孩子嘛,就是喜欢叽叽喳喳,什么事都知道。 反正,这说明我们学校至少从硬件来说,还是顶呱呱的吧。 不过这事又有什么好吹牛的呢?学校里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像卡通片里那么精彩,楚天歌、叶峰、丛容、麦云洁那样的酷哥美女,也注定只是画上的人。 那里面的情节跟我们的生活一点联系也没有。 直到中考的前不久,我还是不大敢想能考进这所中学的。 记得在我初二的时候。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路过这所中学的门口。 我第一个印象就是:嚯!这么大一座中学,像大学一样! 老爸说:“喏,XX中学!”一字一顿,抑扬顿挫。 老爸总是这样,言简意赅,一声“喏,XX中学!”,听上去的口气好像是不经意,但分明就是在提醒我“该表表态了”。 顺便说一句,我的家境并不好,父亲很早就下岗,靠跑“摩的”挣点生活费。母亲在一个电机厂当工人,他们两个人供我这个儿子读书,生活是蛮艰难的。 所以,我爸说出这所学校的名字,另一个意思是说:儿子,想进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