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第1/2页)
&ldo;兩位大人地文章,一定非常精彩,學生想那些報紙的讀者,定然會願意看到,&rdo;李彥手下稿紙,微微笑道。
賈之鳳與盧觀象謙虛了幾聲,賈之鳳端起酒杯,笑著對李彥說道:&ldo;那就拜託三娃了,聽說華夏工場能生產一種風力水車?本官覺得,若是要組織屯墾,定然大量需要。轉載 自 &rdo;
&ldo;賈大人說得是,下官看過河間府的水車,與華夏工場的水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rdo;盧觀象也端起酒杯,笑著附和。
李彥心中一喜,覺得這兩個地方官都是妙人,為了幾篇文章,不但不要稿費,還許給他好處,連忙端起酒杯,笑著向兩人介紹風神甲型風車的特點、效率,以及華夏工場的製造能力,並做出保證,只要是屯田需要,華夏工場一定保證供應,而且這個價格,也會比較優惠。
風神水車是木作坊眼下唯一創收的業務,他們更多的是按照李彥的設計,做一些稀奇古怪地東西,或者對現有的車床、印刷工具、風車等進行試製改進,耗費很大。
李彥眼下比較穩定的收入只有彈子鎖,以及彥熙樓、彥吉酒坊的分紅,其中彥熙樓的生意一直很不錯,但即便如此,也經不住李彥的折騰,鄭書已一再警告,李家現在的銀錢很緊張,特別是水車制賣的收入還要用來購買田地。
&ldo;必須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啊!&rdo;李彥想著自己也弄出了不少地新東西,卻沒有什麼錢,還要不斷花錢,不禁有些鬱悶。
彈子鎖地產量包括市場都是有限的,蔬菜地生產周期太長,風力水車只有溫讓買了幾台,至於其它的軸承、木工鋸床只是在內部使用,尺具只能是官營,至於鋼筆,用的人非常少,鉛筆倒是好些。但製造太麻煩,李彥不想在這上面耗費太多的人力。
《華夏商報》的銷售量雖然不斷攀升,但是投入也在增加,依然入不敷出。
李彥也希望借著這股熱潮,搭建《華夏商報》的銷售發行渠道,並儘可能地提高銷量,他抽調人手組成發行科。並由李小為負責。
李小為頭腦靈活,經常將自己折騰出地一些奇怪東西推銷給別人。雖然李彥覺得他在發明創造方面的才華更可貴些,只是手上沒人,讓他負責發行,也算是向綜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華夏商報》擴大到十六版,最終定價為一分銀一份,一分銀差不多能買到一升多的米。對於李彥來說,這是賠本賺吆喝;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價格卻有些貴,也只有有錢的士紳、商人、官吏才能買得起。
根據這個特點,李彥放棄街頭叫賣的做法。而是通過各地的書鋪進行代售,每份給銀一厘,李彥交給李小為地任務,就是儘量找到更多願意代售的書鋪。
一厘地抽成非常微薄,一城一地的銷量也很有限,但勝在每天都有,還能夠通過報紙籠絡客戶,總有些書鋪願意代賣。
所謂代賣,也即是說一份報紙在一個月內賣不出去的話。華夏報社將回購,這也降低了書鋪的風險,因為報紙的時效性很強,短期內賣不出去,就會砸在手裡。
華夏報社保證回購,並且是送貨上門,但也要求書鋪預付報款,通常是提前一個月一付,這就可以緩解李彥手頭的資金壓力。
而在網點地選擇上。李彥希望儘快覆蓋北直隸各府縣。並儘量向山東、南直隸擴展,在這兩個省份。尋找省級的代理商。
在北直隸的府縣,《華夏商報》將經由驛站進行傳送,通常來說,驛站送邸報,每五日一送,一個月要一兩銀子,《華夏商報》每天都要送,並且送往多個府縣,這對天津驛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生意,雙方最終談妥,《華夏商報》經由天津驛發送到各府縣,起初是每月三十兩銀子,並視日後送達城數的增加,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