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第1/2页)

與陸路相比,這個時代最為有效的運輸方式還是水運,運河的南北漕運,就是大明王朝的主動脈,不過這條生命線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因水位落差而存在的大量水閘,水患或乾旱缺少而帶來的麻煩,以及多處榷稅的鈔關等等,在這條運河之上,幾乎能看到大明所有的問題。

在很多時候,運河是只允許漕船通過的,但在大部分時間裡,這條規定似乎很少被執行,大量的貨物通過這條生命線,從南方運往北方。

與中前期相比,海運的規模也在漸漸擴大,但與漕運相比,計劃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李彥不會忽視大海,他在天津造船,一開始便是對準了大海。

年前進入都水司時,李彥便開始為造船準備,搜求熟練的造船匠,以及造船的圖紙,在船廠具備生產條件以後,便開始動用人手,製造第一艘一百料的海船。

與造車相比,華夏廠在造船方面的技術積累明顯不足,也只能從頭開始,慢慢摸索積累。

此外,李彥也通過購買、徵調等手段,弄了二十幾艘大小的海船,試著組建一個從事海貿的船隊,並與一些福建、浙江、廣東的商人合作,打算開闢一條海上貿易路線,這幾個地方的商人,多少與當地的海上有些關係,有的甚至也做過海上貿易。

不過這個船隊剛組建不久,遼東的戰局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三二回 請戰遼東

明朝當前的政治軍事局勢,李彥自以為並非他所能改變,他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斷嘗試在《華夏商報》、《華夏文學》,以及《兵戰春秋》上面發表一些觀點獨特的文章,希望能夠引起有識之士的注意。

譬如發展工商業,發展海外貿易,並規範工商業的稅收,以補充國庫收入;譬如練精兵,主動進攻,爭取殺傷建奴;又譬如完善法制,推行考成法,用更加客觀的標準來衡量官員的是非功過,他甚至隱晦地提出一種新的投票決策機制,以取締朝堂上的爭吵不休。

但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已經大權在握的東林黨很難接受這種方法,反而是失勢的三黨,竟然用他的觀點對咄咄逼人的東林做出反擊。

至於訓練精兵,朝廷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一直都在下旨意,但就是沒什麼效果,至於發展工商業和海貿,倒是引起了一點反響,卻始終沒有大的動靜。

而在遼東戰局方面,李彥雖然鼓吹他的殺傷策,但也知道這個戰策依靠遼東的軍隊根本無法達成,所以他認為遼東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練兵,如果建奴進犯的話,應該是集中兵力,守好城池,對於遼東兵的野戰能力,他並不抱太大希望。

但在天啟元年的正月,遼東經略袁應泰卻提出收復撫順的作戰計劃,李彥也曾發文、上疏反對,不過還沒等到袁應泰有所動作,後金便主動進攻,在奉集堡殺得明軍大敗,這個進攻計劃也就此夭折。

李彥本人對軍事的了解不多,雖然這些日子學了不少,作了深入的研究,不過到了具體的戰事上,判斷未必高明。但也看出後金進攻奉集堡,並且多方騷擾。怕是要發動大戰。

果然,從三月十二日開始,後金軍發起對瀋陽的進攻,十三日城陷。緊接著又在渾河邊大敗援軍,於十九日兵迫遼陽,二十一日破城,於是遼河以東的明軍整個潰散,不僅瀋陽、遼陽被占領,遼陽以南的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金州衛等相繼淪陷。

李彥也想不到前線崩潰得如此之快。整個戰役幾乎不到十天的時間,即便是從遼東將訊息送到京城,也要好幾天,此時遼東已經糜爛。

失去遼東,對明帝國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好在這片土地足夠廣闊,後金要完全消化,還得一段時間,並沒有馬上發起對遼西的進攻。但也只是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