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第2/2页)
認為熊廷弼和王化貞,一人在關上,一人在關外,相距遙遠而事情繁多,擔心兩人不和,請旨嚴令二人齊心合力。
熊廷弼則上疏辯解,認為他與王化貞過去地關係很好,現在也沒有猜忌,上次就因為有人彈劾他不能團結將士,使他離職,使得遼東論於賊手,現在這些言官又無端要調劑兩人的矛盾,萬一以後他跟王化貞在公事上有些異同,而並非矛盾,這些言官肯定會重複以往的故事,造成新的事端。
這些奏疏的摘要,在邸報,或者華夏社送出來的情報中都有體現,從中可以看出,熊廷弼雖然被起用,但他遭到的質疑仍然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熊廷弼表現得非常大度,他先是請旨免去因為彈劾他而丟官的馮三元、魏應嘉、姚宗文等人的罪名,朱由校沒有同意。
然後又請復用遼瀋之戰中逃跑地監軍道高出、胡嘉棟、餉司傅國、同知張文達等,認為若是處分太嚴,會讓以後地官員在失敗的時候,選擇投降後金。
這之後又舉薦曾經同他有過衝突。互相彈劾過的劉國縉為按察副使,前往登萊招撫遼民。
又請科道九卿,舉薦賢才,讓他隨材使用,請戶、兵、工各部,齊心協力,以恢復遼東。
熊廷弼的一些做法,譬如復用逃跑的監軍道高出等人,李彥未必認同。不過熊廷弼展示出來的姿態,卻讓李彥很是認可。
或許是吸取了前次督遼時地教訓,熊廷弼不斷為他過去。或者將來的對手說好話,出於公心也好,出於緩和各方關係,以免掣肘也好,這樣地做法,從大局上來說確實有利於穩定遼東局勢,至少熊廷弼應該是這樣認為地。
不過熊廷弼所面臨的也並非一路坦途,至少他想要地尚方寶劍、精兵、糧餉、器械等,都是姍姍來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