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第1/2页)
&ldo;你的意思,遼南貨物輸出多。而輸入少,會賺銀子?&rdo;李彥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ldo;這個月還是輸入多,原因在於遼南的貨物有限,到了下個月。遼南的出產增加,再有商人根據遼南的產出發船,可能輸入地貨物減少,輸出超過輸入,賺到銀子倒也不是不可能!&rdo;鄭書說道。
&ldo;因為遼南的貨物多是獨一無二,即便是海鹽也很熱銷,並藉此壓低購進地糧食、布匹的價格。這就使得商人傾向於購進遼南的貨物。到內陸賺取豐厚的利潤,反倒是從內陸運往遼南地商品。利潤空間有限,商人傾向於減少供應。最多只是裝滿貨艙而已,這極可能導致遼南輸入物資的減少!&rdo;
&ldo;那倒也未必,&rdo;李彥搖了搖頭:&ldo;你只算了現在的商人,我相信一旦遼南的商品在內地走俏,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前來才是。&rdo;
鄭書想了一會才道:&ldo;但這個趨勢不改變的話,出超的可能性始終存在。&rdo;
李彥點了點頭,雖然出超通常來說是個好現象,但對於不需要白銀,卻需要大量商品地遼南來說,卻不是好事情。
大孤山貿易市場地出超並不代表遼南的出超,事實上後勤部需要花費大量地銀錢,在天津山東等地購買所需要的物資,其規模並不比大孤山地貿易規模小多少。
就遼南收支的整個格局來說,出超的規模日益龐大,只有在剝奪了軍民的全部收入,實行配給制的情況下,才勉強保持平衡。
配給制確保了效率,但是這種方式勢必不能夠持久,依靠官僚體系維持的分配作業體系,很容易因為而崩潰,位於底層的百姓、士兵,也不可能長期處在這種高壓狀態之下。
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政體,前後延續了比較長的時間,但那也並非完全的配給制,李彥也不希望維持這樣的狀態,壓抑社會的活力,做出某種調整是必需的。
隨著南線、東線的穩定,復遼軍勢必再次擴軍,參謀部認為要維持南線、東線的守勢,現在的兩萬兵力已經足夠,但要更多進去,改變被動的守勢為攻勢,那麼就需要繼續擴軍。
滿洲騎兵有滿萬不可敵的說法,參謀部也認為復遼軍若是達到上萬,也就是三個營在一起,那麼也差不多可以無敵,按照復遼軍現在的二二一的配置,三個營六個哨四千餘火銃手,即便是在曠野中,也足以形成防護四面的火銃陣列,加上四千餘長槍兵和三個哨兩千餘騎兵,若是堂堂正正作戰,即便是建奴拿出四到六萬的披甲兵,復遼軍也完全可以一戰,當然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全軍覆沒的同時,也能讓建奴傷亡過半。
以此為依據,參謀部推斷復遼軍要在遼南地區轉守為攻,就需要再擴充兩萬人,總兵力達到四萬。
若是想要恢復遼東全境,反攻遼瀋、撫順、薩爾滸,向建奴統治的核心區域進軍,那麼復遼軍的主力戰兵就需要再翻一番,達到二十四個營,八萬餘人。
復遼軍現在的主力戰兵剛剛超過兩萬,每個月的糧餉、裝備和訓練的消耗,都已經超過五萬兩,在六到八萬兩左右,要是加上水營、守備軍,這個數字還要更多,大致每月在軍隊上的開銷,就超過十萬兩。
在朝廷給予支持的情況下,每個月兩萬兩餉銀,加上相應的糧食,衣被、草料,遼南的壓力會少很多,一旦這些供給也出現短缺,不說擴軍,就連維持都成為他。
是到了尋找收入的時候,李彥抬頭看了鄭書一眼:&ldo;衝壓機已經定型了吧?&rdo;
鄭書點了點頭:&ldo;精作坊一直都在等待給大人匯報的機會,大人交代的幾件事情,差不多都做好了。&rdo;
&ldo;那就好。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