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第1/2页)

更讓許多想要擠進這一行地人興奮的是,這次展會上還有一本介紹紡織技術,以及紡織機械使用的小冊子,有了這個小冊子,差不多是技術上的問題都能解決。

這次展會的目的就是技術推廣,以及招商,除了大生布,重點還是那些機械。

李彥真正想做的並不是紡織廠,而是機械廠。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百一十回 改朝換代

不管哪個時代,紡織都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對其心動者不計其數,以往受到技術限制,北方商人對此只能徒喚奈何,大生紡織廠的橫空出現,卻向他們展示了另外一種可能:北方人也能紡紗織布。

大生紡織廠展示的還有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以往紡織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進行,通常是男人種棉,女人摘棉桃、剝棉莢、紡紗織布。

江南蘇松一帶,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紡車、織機,除了自己種植的棉花,還會用紡織所得的紗、布,於商人處換得棉花,回去紡織。

也有商人與紡織戶建立固定的關係,由商人提供原料,發給紡織戶紡織,並按約定給付工錢,所得產品歸商人所有。

江南也有擅織的人家,擁有少則數台,多則十數台的織機,不過是極少數,多數情況下,還是分散勞作。

大生紡織廠擁有新式織機二十台,加上紡車、軋棉機,甚至染整作坊,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環節,這樣的工場式生產方式,以前只有官方的織造局才會組織,私人弄出這樣規模的工場,絕無僅有。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是經營土地,即便是經商,也少有搞出大作坊的,與商品貿易相比,工業品的生產似乎更被輕視。

與經商相比,作坊經營需要更多的技術,這或許也是作坊不得普及原因之一。

如今大生紡織廠不僅能提供機器,還有技術,那本《簡明紡織技術》已經將紡織涉及的生產環節,寫得清清楚楚,只要有這本書,便可以依樣組成作坊,紡紗織布。

如果說有了這本書還不夠的話,大生紡織廠還將在京城開辦所謂的&ldo;技術學校&rdo;,可以培訓出掌握技術的&ldo;工人&rdo;。

換句話說,大生紡織廠幾乎是提供一整套的機器、技術。以及生產方案,只要擁有這些,只要有錢,就能辦起一座大生一樣的紡織廠,從紡織貿易中賺錢。

京城這個地方。最不缺少地便是有錢人。面對這樣地好機會。不動心地人少之又少。

不過畢竟是新事物。能夠立馬下定決心。大筆投入將廠子搞起來地。也不多。大多數人抱著試試看地心態。買下一兩台紡紗車、織布機。還有《簡明紡織技術》這本書。打算先回去弄弄看。如果真地可以地話。再放手大幹。

這其中也有那麼幾位膽子大地。在看過大生布樣。以及現場對織機地演示以後。決定賭上一把。當場訂購多架機器。最大地一筆甚至要了二十台新式織機。達到大生現在地規模。

&ldo;要買二十台織機地。是大興鄭家。當今地國舅爺鄭爽。&rdo;包有才笑呵呵地拿著登記地帳薄。給李彥展示。

華夏社併購了京城地幾家報房。加上汪文言地加入。在消息打探方面已經具有充足地力量。李彥就將包有才調了過來。負責展會地接待。

李彥拿過登記薄看了看。不禁啞然失笑。鄭爽要了二十台織機。二十台紡車。手筆確實不小。

&ldo;一台織機,差不多需要三台紡車來提供棉紗。他買二十台織機,只買這麼點紡車,紗線從哪裡來?&rdo;李彥點了點登記薄。

&ldo;等他發現紡車不夠地時候,咱們再去賣給他,&rdo;包有才呵呵笑道,今天的展會一下子訂出去五十多台織機,一百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