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第1/2页)

李彥辟出大量的版面,對&ldo;新政&rdo;進行專題報導,採訪各行各業的人物,將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刊登在報紙上。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李彥自己撰寫地系列文章,從多個方面探討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他的思路又是極其的新穎,但又很清晰,無疑是讓朝廷在重視農本的同時,提高商貿、廠礦的地位。

因為在《華夏商報》刊載廣告的關係,李彥與京城的商界聯繫較多,報紙上也刊出了一些他們的聲音。

隨著《華夏商報》系列報導地出現,也有很多商人找機會到華夏社,或者是直接找到李彥本人,詢問朝廷地政策走向。

經歷了大生紡織廠的事情,在蘇松會館做出讓步,並成立了事實上地紡織業行會以後,李彥與這些商人的關係倒變得更加近了些。

王嘉鵬、胡文信等人在蘇松會館擺宴邀請李彥,王家曾經出過內閣大學士,家族散枝開葉。門生故舊遍地,在朝中的信息相對靈通,酒宴一開始,王嘉鵬便端起酒杯,祝賀李彥立下護駕大功。

&ldo;話可不能這樣說,李某不過是盡了一個大明官員的職責而已。&rdo;李彥連忙推辭,不過他這個百戶做得也確實愜意,平時掛個管工匠的名義做其他事情,有需要地時候也能帶兵,實在是進退自如。

眾人又都是恭維了一番,胡文信趁機笑道:&ldo;新皇繼位,馬上將那些稅監召回,可謂大快人心,以後南方的布運到北方。一路要省許多銀子。&rdo;

&ldo;要是能將運河上的鈔關都撤了才好,&rdo;翁啟愚哈哈大笑。

李彥見眾人都看著自己,知道他們這是試探。微笑著搖了搖頭:&ldo;鈔關怕是不會撤銷,再說運河維護殊為不易,國家維持更是所需良多,農民要叫田賦,商人得納商稅,這也是必然的。&rdo;

&ldo;咱也不是說不能徵稅,&rdo;胡文信笑著說道:&ldo;關鍵是征多少稅,如何來徵稅,得有個規矩。&rdo;

對於商人們來說。對於徵稅向來不按規矩的做法可謂又愛又恨,正是因為沒規矩,他們才能通過賄賂或其他方法,來減少繳稅的數額,可也正是因為沒規矩,地方上橫徵暴斂,也會讓他們付出很多銀子。

大商人對此並不太在意,憑著銀子或勢力解決便是,受到影響最大地是那些中小行商。總要面對許多盤剝。

如果是減少鈔關,不管對大商人還是中小商人,都是十分有利。

李彥知道胡文信說得很對,關鍵在於徵稅要有規矩,事實上地方的稅監鬧得不可開交,國庫得到的銀子卻沒有多少,其中很大一部分落入了稅監的口袋。

明朝皇帝信任太監的原因之一,據說是有人認為官員當官,得為後代謀一份家產。不能盡心為皇帝辦事。而太監則不同。太監無後,所以對皇帝更忠心。會盡力辦事。

事實上,正是因為無後,太監比尋常人更追求享受,在沒有絲毫約束的情況下,想要太監廉潔,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ldo;胡員外說得好,要有規矩,有了規矩咱們做生意才有依仗,才更好做,&rdo;李彥目光掃過在座的商人:&ldo;與其等朝廷做出改變,不如我們來想想辦法,弄出一套好用的規矩來,然後提請朝廷同意好了。&rdo;

&ldo;這個……朝廷怎麼會理咱們這些商人?&rdo;王嘉鵬笑著搖了搖頭。

李彥笑了笑:&ldo;只要好用,館主還怕找不到人遞上去?&rdo;

商人們不由都笑了起來,到他們這個程度,多少會有些關係,遞個摺子還是可以地。

&ldo;也是,即便是朝廷不予理會,還可以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