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第1/2页)
更便宜的是正陽門外大街蘇松會館的松江布。居然也降價了。只有原本價格的七成。
最奇怪的還是蘇松會館對面的&ldo;大生布社&rdo;。每一天的價格都在變化。逐日下降。
再有《華夏商報》上面每天都有的廣告和新聞報導。原本平靜無波的京城布市。竟然一下子變的風起雲湧。波瀾不止。
大生布店在京城又開了兩家鋪子。都是以高價購的的成熟鋪面。略微修整一下便可營業。
這些店鋪開業當天。便吸引了很多人光顧。幾乎都是看客。只有極個別人驚訝於大生布的品質不下於南方布。感到驚奇。可能也不在乎價格。就將各式布分別買了幾匹。
除此以外。大部分人都是看而不買。都等著大生的布再往下掉一掉。連帶著其他布店的八折布。蘇松會館的七折布都乏人問津。許多人都覺的。大生布才九折。其他布就七八折了。那等到大生布七折。其他的布估計也的下降。
大生布社開張後的第二天。情況與第一天差不多。每個店擺出來的一千匹布。都沒有什麼動靜。第三天來的人似乎更多了。不過還是沒有什麼買的。
到了第四天。大生布社打出了六折的旗幡。四級布的價格每匹也跌破二錢銀子。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在等待。
買。還是不買。這顯然是個問題。買的話。似乎不划算。要是再晚一天。價格還能下降。要是不買。又擔心這麼便宜的布被人給買走。自己失去機會。
&ldo;要不。都給他買了?&rdo;蘇松會館中。翁啟愚搓了搓手。這些日子每天都看著大生布社門口的人群。他都憋的慌。
&ldo;不過三家鋪子一千多匹布。這價格也跌破成本了。咱們就算吃下來。也不會虧。省的每天那麼多人。弄的那些破布很受歡迎似的。&rdo;
王嘉福看了胡文信一眼:&ldo;文信。你說呢?&rdo;
&ldo;胡某隻是在想。大生每匹布的成本是多少。&rdo;胡文信抬頭看了對面一眼。
&ldo;大生的原棉來自山東。價格不低。染整找的外織造局。也不便宜。據說是新式的機器。最多節省些。差不多可以忽略。&rdo;王嘉福皺了皺眉頭:&ldo;也就是運輸成本……江南的布從運河走。路上花費可不少!&rdo;
&ldo;吃下來!&rdo;胡文信的目光突然冷酷起來:&ldo;有多少吃多少!&rdo;
王嘉福凝重的點了點頭。他知道胡文信的意思。運輸成本是南布的死。那就更不能讓大生布存在。不能讓北布興起。
王嘉福與胡文信算計後認為。大生布六折的價格。差不多已經是極限。畢竟除了人工和運輸。南北布的成本應該差不多。再算上其他的費用。大生布還要虧錢。
特別是興建廠房、購置店鋪。這些花費也不是小數目。
而吃下大生的布。雖然讓大生的到了銀子。但卻失去了顧客。沒有這些顧客的使用與口碑。大生布一旦取消折扣。還是會無人問津。人們還會覺的:這布價格比原來高。買了不划算。
至於這一千多匹布。對王嘉福他們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大數字。
做出了這個決定。王嘉福微微笑了笑:&ldo;聽說華夏記的老闆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最喜歡花錢鋪攤子。這個大生紡織廠暫且不去說他。就說這《華夏商報》。一份五張十版才一分銀子。有些書商說這紙的價錢就要這麼多。完全是在虧錢。&rdo;
&ldo;還有那個榨油機。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做出來。不留著自個榨油開油坊。卻拿出來賣。結果是賣了幾十台。等大家都會做了。現在便沒人買了。還不是都給人做了嫁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