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第1/2页)

歷數一線的四鎮總兵,總十萬人,加上輔兵,其規模已經接近此前熊廷弼、王化貞以及袁應泰時期,不過這十萬人的軍需供給卻又不同。

遼海的十五個營,在朝廷放開遼南鹽場以後,已經是讓遼海自籌軍餉,當然朝廷也將山東的幾個鹽場交給遼海來運營,又放開內地商人向遼南的商品輸出,雖然在朝廷看來,這樣的條件並不足以維持五萬大軍,不過對遼海鎮來說,他們從鹽場、海貿中獲得的利益,完全能夠滿足軍事上的需

事實上朝廷只需要供給山海關以及遼西的十個營,也就是三萬多戰兵,加上輔兵是五萬左右,而在李彥與孫承宗的建議下,朝廷徹底放開了津灤以及遼西的廠礦,並從中榷稅以支持軍用(奇書網整理提供),朝廷直接承擔的軍費開支,大為減少。

年初,一些東林官員上疏,天啟皇帝核准,取消了一直加征了數年的遼餉,朝廷也提出了五年復遼的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奴對遼南經濟的威脅,其實已經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商人還盼望著戰爭的發生,因為那樣的話,他們可以同復遼軍做更多的生意。

現在參與遼海政權的這些商人們最擔心就是朝廷會不會將李彥調走,所謂鳥盡弓藏,一旦遼東戰事結束的話,作為居功至偉者,李彥恐怕是肯定要動一動。

這種動,一種可能是升就像當年的李成梁一樣,繼續鎮守遼東;還有一種就是升到中樞去,而且以這樣的可能性更大。

聽說天啟皇帝一直都想將孫承宗、李彥二人留在身邊,但是因為前方戰事的需要,還有某些人的阻撓,才讓他們留在外鎮,一旦軍事形勢持續好轉,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變化。

其實,李彥也早就知道下面人的擔心,畢竟遼海乃至遼東現在的局面,幾乎由他只手打造,很難有人能夠想像,短短四五年間,遼海就在李彥的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彥更願意將這種變化歸功於工業化,以及重商主義,遼海的今天並不是最終結果,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在此之前,他同樣需要面對商人們擔心的這兩個問題:一是建奴的軍事威脅;二是他與遼海之間的未來。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九二回 治理結構

順風號蒸汽船的試航大獲成功,在不用風帆的情況下,蒸汽船也能以較快的速度在海上航行,不過因為蒸汽鍋爐的效率問題,以及鍋爐的體積,使得蒸汽船的航程受到限制,如果是遠洋航行,譬如從遼南到濟州島,一艘福船可能需要裝滿大半下煤炭才行,這就使得蒸汽船的用途受到很大的限制。

從天啟元年開始,精作坊就在研究使用蒸汽機,並且很早就開始使用往復式活塞機構,從而使得蒸汽機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實用化。

這一兩年來,蒸汽機已經開始在遼南的礦場、工廠中投入使用,其中最好用的就是抽水機,然後還有最新式的、能夠帶動紡織機器的蒸汽機,至於蒸汽船,還只是最新的一種應用,不過這次試驗以後,華夏船運社當即下了五艘蒸汽船的訂單,這五艘船,其中兩艘將用於旅順到登州的人貨擺渡,兩艘用於金州到長生島之間的擺渡,還有一艘將安排在遼西的覺華島與寧遠之間的擺渡。

蒸汽船作為一種新生的事物,其完善與發展還需要時間,精作坊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就是和華夏造船廠合作,開發二百料左右的大型蒸汽船。\\

經過幾年的發展,華夏造船廠,包括天津造船廠,都已經擁有了較為先進的造船技術,特別是購進了西洋帆船,,現在船廠已經能夠造出比福船、廣船更大、更快的遠洋艦船,這幾年造出的船隻,也使得幾大船社,以及大洋艦隊的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北方的遠洋船隊,在規模上已經差不多同南方的海商平起平坐,幾大船廠功不可沒。

這一次為了順風號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