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第1/2页)
議事會成立以後,通過了政務院及下屬各部的官員任命,基本還是維持了原狀,畢竟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走上正軌,運轉流暢。
李彥也知道,雖然這個議事會規避了朝廷的官僚系統,嚴格來說別人很難指責,不過肯定會有人關注,所以他必須轉移大家的視線,最佳的選擇無疑就是戰爭。
從天啟二年開始,復遼軍就與建奴陷入了對峙的狀態,處於戰略相持階段。
建奴數次組織大的攻勢,試圖打破這種相持,只不過每次都在明軍堅實的防守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後只能選擇對峙。
建奴從戰略進攻到戰略相持,明軍從一敗再敗,到穩固了防線,此消彼長之下,也可以看出雙方在戰爭潛力上的差
李彥一直在尋找等待一個好的機會,打破這種相持狀態下的平衡。\\
九月初,在國民議事會即將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的時候,秋收完之後的遼海兩鎮開始全面動員,動員主要是守備軍團,以及地方民兵,而主力軍團已經依照計劃開始展開。這是一次遼海戰區與遼西協同發起地攻勢。對於李彥來說,他需要這場戰事來轉移人們對遼海正在發生的變革的關注,而對於孫承宗來說,他也需要這場戰事,來化解朝中的壓力。
雖然自從孫承宗天啟二年上任以來的兩年多時間裡。遼戰局勢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而這種變化又是正面地。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明軍沒有再像遼瀋、廣寧之戰那樣喪師失地,東江、遼南、寧錦三道防線固若金湯,多次挫敗建奴大軍的進攻。
不僅如此,遼戰雖然還是處於僵持對峙的狀況。不過四鎮十萬大軍就地籌餉,大大減少了對朝廷財政的消耗,可以說時至今日,遼東雖然依舊是大明朝野最為關注地問題,但是其造成的負擔,與前幾年相比。僅僅只有一半左右。\\/\
然而就算如此,在黨爭日趨激烈的朝中,作為東林黨實幹派的孫承宗,依然承受了反東林一派的詰責,隨著魏忠賢權力的日益膨脹,反東林與閹黨合流,朝中地形勢是越來越糟糕,孫承宗的境況也愈加困難。
當然,此次秋季攻勢的決策。最終還是建立在參謀部分析認可的基礎上,而並不是一次唯政治驅動的軍事行動。
參謀部認為,遼戰雙方的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明軍四個鎮編練的精銳只有二十五個營頭,不到十萬人,與從前相比,並不占有優勢,但這二十五個營,全部都是經過了嚴格訓練地新軍。其戰鬥力與往常不可同日而語。這從建奴幾次大舉入侵都沒有成功中就能夠看出。
雖然以現有的兵力和戰力,想要一下子收復遼東還不可能。但是也到了可以主動出擊的時候,而不必像從前一樣,總是龜縮防守。
以遼南、東江、遼西三鎮參謀共同推演的這次秋季攻勢作戰計劃,明軍將從這三個方向全線出擊,遼西將出動三個營,並調山海鎮的兩個營,一共是五個營,進攻廣寧、義州衛,然後配合覺華水營,推進到三岔河一線,威逼耀州、海州一線。\\
遼南鎮也是五營盡出,將後方的防守交給守備軍與戰士動員起來的民兵,這些兵進攻或者野戰或許不夠,但是依託城堡堅守,已經參加過許多次,想來不會有什麼問題。
遼南軍這次的進攻目標,首先就是復州,至今在遼南軍中海保留著復州營的設置,而為了遏制遼南的發展,從天啟二年開始,建奴就在復州等地駐紮重兵,時時縱兵劫掠,不過並沒有討到好處,遼南軍也多次試圖攻擊,不過都未能取得徹底地勝利。主攻方向,在過去地幾年中,東江鎮就一直都是建奴的眼中釘,建奴曾經多次試圖進入朝鮮,消滅這支明軍武裝,幾戰之後,他們才發現東江軍才是他們見多地,最強悍的明軍,不僅沒能得到好處,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