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第1/2页)

就在後金大軍出城的時候。城北的鋒銳營也開始在靠向城門的這一側列隊裝備。依然是兩哨火銃兵在前。兩哨長槍兵在後。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遼南術一直都在進步。體現在火銃上。結構與設計雖然都沒有根本性的提高。李彥想要的定裝彈藥。以及擊式火槍。雖然都有一些進展。但是生產的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

但是火銃製造技術相比從前。卻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體現在製造效率與成本上。銃管制造技術的提高。使的火銃的射程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在一千尺左右的距離上。明軍火銃手可以完成兩個輪次的五連射。然後火銃手逐排從長槍兵陣中間留出的空隙退到長槍陣的後面。而在那裡。輔兵會用木格搭出一個階梯。火銃手可以輪流站到上面。進行三排的輪射。還有一些則填充在長槍陣中間以及兩翼。或站在火銃手與長槍兵的中間。向外扔手雷。

兩個輪轉十次齊射。已經將一千多建奴騎兵和他們的僕從打的陣型零落。但這並不足以阻止他們的衝擊。

但是。當火銃手回撤。露出身後的長槍陣時。包括站在城頭的建奴參領。都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

長槍如林。鐵甲如山。如果說以前明軍穿著鐵葉甲。已經讓後金的士兵將領羨慕不已。那麼此刻出現在他們面前的。簡直就是一堵移動的鋼鐵城牆。

鋒銳營重步兵身上所穿的鐵甲。已經不是從前的鐵葉甲。而是用衝壓車床製造出來正面看過去。就像是一塊又一塊的鐵板穿在身上。連成一片。說是鋼鐵城牆也絲毫沒有誇張。

在李彥的努力下。遼南幾乎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努爾哈赤和建奴都不會明白工業文明的強悍之處。鋒銳營作為老三營離開之後。遼南鎮的精銳。其全身裝備無一不是這個時代的極致。

當已經被火銃打的零散的建奴撞上鋼鐵長城的時候。其結局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很難撼動這樣的鋼鐵怪物。加上後面火銃手的射擊。扔過來的手雷。他們試圖整理密集隊形以增加衝擊力的努力也宣告失敗。在留下近半傷亡之後。才不的不敗退。又遭到明軍騎兵哨的追殺。

建奴參領收攏了敗軍。沒有用督戰隊驅趕。或投入更多兵力進行嘗試。明軍穿著板甲的重步兵給他的震撼太大了。他想著其他兩面也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就該找機會離開這裡。而不是硬拼。

雖然說南門面對的是明軍控制的的區。但是建奴馬匹比較多。還有迂迴的可能。

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憑城堅守。雖然那些重步兵給人的感覺很變態。但是行動能力有限。既不能追擊。攻城也不方便。至少目前還沒看到明軍的攻城器械。那麼守住復州城。然後等待援軍也是一種選擇。領心中有個很不好的念頭。那就是等到大軍來了。面對這些鐵甲步兵。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建奴參領最憂心的還是明軍正在挖掘的壕溝。有了這些工事。加上那難以撼動的鐵甲兵。即便是大軍來了。恐怕也難以攻破明軍的防線。從而破解復州之圍。

建奴向來沒有守城的習慣。在認識到城外明軍的強大之後。建奴的參領開始準備撤退。收攏軍隊、馬匹與物資。就在他準備行動的時候。卻被告知南門開來了一支明軍。像北門的明軍一樣。開始紮營、挖掘戰壕。

此時來到北門的。是從路上行軍的鐵工營。他們距離復州最近。所以從陸上直接打了過來。一路上還消滅了建奴的幾處寨子。終於在鋒銳營的後面兩天趕到南門。並迅速展開部署。

而在同一天裡。東江與遼西也向建奴動了攻擊。遼西的平遼總兵、左都督王國興領五營近兩萬戰兵出錦州。兵分兩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義州衛、廣寧衛。

建奴在這兩個的方留守的軍隊以投降的漢軍為主。譬如廣寧的守將就是明軍降將孫有望。兩座城中。都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