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第1/2页)
只是到了魏晉的時候,中原國力因為連年的軍閥混戰。到了空前衰弱的時候,又錯誤地引狼入室。結果造成五胡亂華,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漢民族的政權始終處在遊牧民族的威脅之下,並且數次因此滅國。
五胡亂華一百多年的時間,直到隋代一統天下,重新建立漢文化地中央政權,隨後的唐朝盛極一時,但唐朝滅亡以後,再次陷入列國紛爭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沙陀人以及契丹,再次影響了北方地動亂。
兩漢、隋唐。以及南北朝和五代這段時期。當漢文化政權一統中原地時候。基本上都能夠保持對遊牧民族地優勢。但也始終未能解決這個不安定因素。即便是漢武帝擊破匈奴彪炳史冊。但是不久之後。漢宣帝就要派出王昭君去和親。可見遊牧民族地威脅始終都在。但這種威脅並不能動搖王朝統治地根本。
而在強盛王朝地末期。往往由於自身地原因。陷入衰敗與分裂。結果給了遊牧民族機會。南北朝時候地突厥。五代時候地契丹。都是這樣崛起地。
契丹在五代時候崛起。占有了幽燕之地。成為此後中原地漢文化政權宋王朝地大敵。
與漢唐時候不同。宋遼對峙地歷史當中。宋朝從來不曾從根本上改變對遼地劣勢。遊牧民族地政權。第一次能夠和一統地漢人政權進行對抗。
而結果就是。崛起地蒙古滅亡了宋王朝。中原漢文化政權第一次被遊牧民族滅亡。差點亡族亡種。這也是歷史上所不曾有過地。
由此。也標誌著漢文化地政權與遊牧民族地鬥爭中。遊牧民族從騷擾。到影響北方。終至於滅國亡族。所以宋朝地滅亡。在中國地歷史上。有著極其深遠地意義。後人常說崖山之後無中華[奇+書+網]。抒發地便是這樣地感慨。
明朝推翻了蒙古,對於朱元璋以及重新翻身做了主人的士大夫來說,依然懷著那種亡族亡種的惶恐之中,所以有明一代,初期嚴刑峻法,與此不無關係。
到了成祖朱棣的時候,提出以天子,守國門,朱棣數次親征漠北,也是源於亡宋的沉痛記憶,對蒙古人窮追猛打。
在應對遊牧民族的歷史上,明朝是個極其特殊的歷史時期,有明一代,由始至終,不曾與遊牧民族和親,也不曾有歲幣之說,唯一的國策就是打,一打到底,哪怕是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也是立了新皇帝,繼續打仗,迫使瓦刺做出了退讓。
然而,明朝終於還是重蹈了大宋的覆轍,讓崛起於東北的遊牧民族女真人趁亂入關,統治了中原。
兩漢、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歷史的發展是如此驚人地相似,但在細節上又有所不同,很多人都說明朝並非亡於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畢竟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占領了北京,使得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但明朝的內亂,很大程度上又是無休無止的遼東戰爭造成的。
歷史上,明軍對建奴在戰場的表現,可謂拙劣到了極點,特別是遼瀋之戰以後,基本上就是被追著打。
不過在這個時空,李彥用近代的技術,現代的軍事理念武裝的精銳,已經讓建奴吃盡了苦頭。
努爾哈赤在權衡利弊之後,沒有救援遼西,也沒有去管復州,而是盡起大軍,殺向了鳳凰城,其中寬甸、建州動員起來的牛錄,沿江南下,直指鎮江堡。
復州太遠,遼西始終是明軍主力所在的方向,努爾哈赤也一直希望解決東江的問題,如果說遼西是主戰場的話,那麼東江就是建奴的大後方,努爾哈赤很難容忍自己的後方留著一支大軍。
事實上,過去的兩三年中,明軍不僅守著鎮江、義州防線,而且在朔州一帶,經常翻山越嶺,進入建州地區進行騷擾,即便是不考慮向西用兵,努爾哈赤也會優先考慮將這支威脅後方的軍隊給消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