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第1/2页)

在嘗試了多種騷擾侵襲方式以後,建奴駭然發現,他們已經不能夠從對面的明軍控制的地方獲得補充。

一旦無法獲得這種補充,後金與明朝在國力上地差距立刻顯現出來。

明軍越打越多,而他們只能是越打越少。

復遼軍想要兵員,可以從各地徵調,也可以在山東、天津、河北等地徵召,不管如何,只要資源足夠,明軍幾乎擁有取之不竭的兵源。

建奴雖然也可以從轄地徵用民壯,建奴也確實這樣做了,但是,徵用民壯意味著耽誤農時,而最近幾年,每到這個時候,明軍都會出兵襲擾。

明軍一旦出兵,建奴就不得不應,耽誤農時也不可避免。作為遊牧民族,建奴對農時的依賴不會那麼強烈,但多少會受些影響。

幾經折騰以後,建奴在靠近遼南、東江以及遼西的地方,土地大片荒蕪,原來地遼民,要麼是逃到明軍控制的地方,要麼是給建奴強制遷到遼陽、瀋陽周圍,以及撫順等地。

在這個遷徙的過程中,也有大量的遼民逃亡。

讓建奴更加鬱悶的是,明軍每次出動,也似乎學著他們,都要破壞城池、掠奪人口。

他們都不知道李永曾經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在遼東,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不是土地。

最近幾年,復遼軍在遼東地策略就是穩固防守,同時儘可能破壞建奴統治的經濟、人口基礎。

這一策略,無是極其成功地。

在不斷放血的情況下,建奴能夠造成地破壞已經微乎其微,自身的實力,反而每況愈下。

原本,他們還能夠通過蒙古,從中原交換一些必要地戰略資源,譬如鐵器、鹽、茶之類,當明軍的遼西軍逐漸強硬,並且專門對那些奸商進行打擊以後,這個途徑能夠獲得的物資,也越來越少了。

何況,這本來就是要高價交換的,並不能讓建奴的實力得到充實。

正因為如此,建奴已經無法承受太大的損失,又不能容忍這種狀況繼續惡化,這也是努爾哈赤盡起大軍,征伐東江的緣故。

他或許也已經看到,只有打破明軍鐵鎖橫江似的封鎖,才能夠打開建奴的生存空間,要不然,他們終有一天,將要窒息而亡。

努爾哈赤幾乎傾國而來,這一次,他不得不戰,也已經做出了巨大損失的準備,毅然投入大量殊為珍貴的炮灰。

明軍陣前,作為炮灰的建奴步兵死傷慘重,在他們的身前,是鐵流滾滾、發起反擊的明軍重步兵。

而在身後,則是建奴的督戰隊。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零二回 潰兵如潮

酷的軍紀,是建奴以往賴以戰勝明軍的法寶之一,在由於督戰隊的血腥存在,使得建奴軍士悍不畏死,只能向前。

相比之下,以前的明軍軍紀散,經常出現望風而潰的現象,軍中素質參差不齊,有的軍隊倒是能夠打一打,但是,當己方出現先潰的時候,一小部分的潰散,甚至會置整個大軍於危險境地,造成大面積的崩潰。

遼瀋之戰以後,廣寧之戰中,明軍幾乎就是這樣脆敗的,一敗就退回了山海關,失去了整個關外的土地。

現在擺在建奴前鋒步兵面前的形勢,在他們的身前是明軍重步兵的鐵甲洪流,這支鐵甲兵,甚至連車也無法撼動。在之前的戰鬥中,很多建奴士兵已經對這支恐怖的軍隊產生了恐懼,以為天兵降臨,不可戰勝。

當鐵甲軍猛然發動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轉身逃跑。

戰場之上,雙方的陣型都比較密集,哪怕是建奴步兵不斷遭到火器的打擊,陣型鬆散,但是當潰退發生的時候,由於戰場空間有限,這些潰兵再度聚攏起來,這一次,他們的方向卻是原來出發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