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第1/2页)
大多數羽箭,都未能射到明軍陣中,有一些落在重步兵身上的,立刻是被彈了出去,至於排成五列的火銃手,也有幾個&ldo;不幸&rdo;中箭,但是沒有人被命中要害。
這樣的殺傷力,自然無法撼動軍紀森嚴的東江軍,甚至只會讓他們士氣更加高昂。
建奴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第一波五列騎兵的身後,第二波就採取了緩慢逼近,然後下馬齊射,再進行衝刺的戰術。
而在這個時候,明軍的火鐃發出了第一次齊射。
遼東地這些年。不管多忙。李彥對技術地關注始終不曾減弱。這種&ldo;關注&rdo;使得技術地進步飛快。不時都能傳出令人振奮地消息。
遼東地區地技術進步。被廣泛應用在工業生產之中。在遼南、在東江。這些李彥說話越來越權威地地方。工業廠礦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成為非常發達地工業區。
這也是努爾哈赤無法理解明軍不種地。卻能養活龐大人口。並維持一支精幹常備軍地原因所在。遼海兩鎮發展地是工業。才可以在貧瘠、有限。但是資源豐富、交通方便地土地上。建立一個強大地團體。
遼海地工業產品銷往朝鮮、日本、京津北直隸地區、山東半島。順著海岸線向南。到南直隸、浙江、閩。甚至是南洋、西洋。
遼海地工業技術。當然也會優先使用在軍工上面。事實上。很多先進地技術。都是來自於軍工體系。這個體系。擁有當前最為先進地技術和生產能力。
明軍地火器雖然一直沒有根本性地變化。譬如李彥一直想發展後裝地擊發槍。這是他能看到地技術前景之一。但是擊發槍使用地不是燧石。如何實現定裝子彈地擊發。他也不知道具體地辦法。
不過,明軍的火器也一直都在不停地改進,擊發槍雖然做不到,槍彈地定裝化卻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出現一種紙殼地定裝子彈。
由於擊發技術的欠缺,這種子彈還是要有燧石火星點燃發射藥,因此在發射之前,還是要揭掉紙殼彈地底帽,露出裡面的火藥,然後整個塞進槍膛。
雖然還是原始的技術,但是細節上的改變,使得火銃的射速、射程、以及彈丸的速度都在不斷提高。
鼓點聲中,明軍的第一排火銃手扣下了扳機,與建奴的齊射不同,彈丸是直線殺傷,而在有效射程之內,即便不中第一排的騎兵,也可能命中第二排。
當然,同羽箭一樣,火鐃的射擊也不能做到點對點的殺傷,雖然有大致的瞄準,最終還是要靠密集的彈丸才能帶來可觀的殺傷。
明軍的這次齊射有些與往常不同,是由第一排搶先開火,然後再是最後一排射擊,依次向前。
到第二輪的時候,最後一排完成射擊轉身通過重步兵陣型中間的空隙退到後面,然後是倒數第二排、第三排,都是完成射擊以後後退,只有第一排因為是最早射擊,射擊完成以後,他們會對手上的火銃插上刺刀,進行換裝,等到後面四列射擊後完成撤退,他們就直接退到重步兵的通道里,對這些結合部進行保護。
在建奴騎兵衝上來之前,明軍完成兩個輪次十排的齊射,密集的彈丸讓前面幾排騎兵損失殆盡,而後面的騎兵試圖下馬射箭,但是在他們面前的已經是穿著板甲的重裝騎兵,身穿輕便甲的火銃手已經退到後面,其結果可想而知。
建奴的打法粗獷而簡單,然而,在遇到復遼軍的時候,往往處處受制,用李彥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場工業文明的軍隊,與遊牧文明的軍隊的一次正面碰撞。
就在這些騎兵齊射的同時,明軍後面的炮陣也終於上來了……
天啟五年的這場決戰,對於建奴和關內的大明來說,甚至對於世界歷史來說,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