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第1/2页)

作為統籌後勤的一方大員,畢自嚴對遼戰的局勢可謂知之甚深,遼東戰局這些年來的變化,更是瞭然於胸。

畢自嚴最初擔任天津巡撫,是從遼瀋之戰失利以後,臨危受命,其時,他的任務不僅是籌餉運糧,還要面對整個遼南淪陷的惡劣情況,後金很可能從海上突襲天津等沿海地區。當是時也,大明上下可謂一片慌亂,束手無策。

到熊廷弼再次出山經略遼東,提出三方布置之策,畢自嚴也是竭力配合。

也是在那個時候,李彥自請出關,領軍一個營,趕赴遼南,一戰取金州,再戰殺敵數千,立下赫赫戰功。

隨後,廣寧戰敗,熊廷弼、王化貞在遼西失地千里,遼戰似乎到了山窮水盡、從未有過的惡劣境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彥和遼南似乎橫空出世,一步一步地,讓遼戰的格局漸漸發生改變,時至今日,以往處處烽火的遼東,捷報頻傳,建奴似乎已經驢技窮。

作為後勤方面的主官,畢自嚴感受最深的並不是戰場上敵我形勢的變化,而是在後勤方面的壓力也漸漸變得輕鬆。

以往,不管是熊廷弼、袁應泰還是王化貞,其遼東戰策的實行,都需要龐大的後勤供應,但是在如今的遼東,雖然遼南、東江成功地守住了各自的防線,使得建奴如籠中猛虎,無法出來撒野,但是遼南、東江已經不用天津這邊轉運糧餉了。

畢自嚴對其中的緣故洞悉明了,那是因為遼南推行工業生產,以及海上貿易的緣故,畢自嚴擅於理財,而且思想開明,對於李彥在遼南所作所為,多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他甚至在職權範圍內,提供方便;有些,畢自嚴並不認同,說得過去的,也就容忍了,實在不行地,畢自嚴也嚴禁其在天津出現。

畢自嚴與李彥之間。曾經做過一些書信溝通。一方面。李彥解釋了如此做地原因。他將其歸結為戰區地需要。可以減輕朝廷地負擔。以支持遼戰進行。另外一方面。李彥又不斷來信。敘述遼南發生地一些新現象。動搖畢自嚴原本地信念。

不管怎麼說。遼南和東江自己解決了糧餉地問題。包括遼西在精簡兵員。操練兩協新軍以後。對糧餉地消耗也大幅度下降。而且通過津灤工商業軍管地方式。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地糧餉。這使得畢自嚴這個天津巡撫地工作突然變得清閒起來。

從天啟四年開始。大明就取消了萬曆末年開始徵收地遼餉。在畢自嚴想來。此舉可以減輕百姓身上地負擔。有助於改善民生。並恢復生產。

作為一個有政治抱負。以及青史留名地有為官員。畢自嚴曾經細細思考過這幾年變化地由來。他發現。首先是復遼軍有一個精兵地策略。雖然現遼戰涉及到地山海關、遼西、遼南、東江四個鎮。總兵力也達到十餘萬。但是要比之前熊廷弼時代提出地人數精幹多了。

其次就是以遼南為核心。整個遼東軍鎮形成了工礦業、商業興盛地局面。正是工礦業地興盛。讓小小地遼南可以支撐起一支龐大地常備軍。而在此前。遼東地明軍只能夠依靠種田。而一旦種田。處處可遭到建奴攻擊。這才是他們始終被動地重要原因。

想通了這一點。畢自嚴地目光就集中在李彥這個人身上。

雖然,論官級,李彥不過是遼東巡撫,遠不及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遼東經略孫承宗來得顯赫;論年齡,李彥也不過二十出頭,可謂年輕得讓人嫉妒。

但是,遼東戰局能夠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面,漸漸扭轉,其關鍵無一不和此人有關,由不得畢自嚴不注意。

李彥入遼初期,畢自嚴就對他的三營兵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而全力提供了很多支持,他與遼南地關係,應該說哈市很不錯的。

這一次,畢自嚴接到李彥地拜帖,知道李彥已經秘密抵達天津,幾乎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