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第1/2页)

即便如此。李彥地一些文章也經常出現在華夏社地報刊上面。在博採眾家之長。維持百家爭鳴方面。石柱國做得非常徹底。

之前。在天津議事地時候。石柱國有些不同意見。但還是很配合地執行了李彥聲討魏忠賢地計劃。如今計劃發動在即。李彥還想和石柱國溝通一下。看看他地態度如何。

李彥不可能軟禁石柱國。所以就沒有和他直接道明接下來地計劃。而是和石柱國談起了華夏社。與李彥主持時候明著保持中立。實際上更偏向於東林黨以及個人地政治立場不同。石柱國主持時期地華夏社。雖然政治色彩鮮明。但是旗下地報刊。卻保持了中立。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李彥覺得,華夏社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立場,事實上,閹黨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千方百計要讓華夏社關門,此次藉機封了京城的書院和報社,也在讀書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李彥要和石柱國討論的問題就是:媒體應該監督朝廷官府,為何在關鍵時候卻又發揮不了作用?

石柱國就挺無奈,雖然歷來有&ldo;不以言罪人&rdo;地說法,大明律裡面的規定,華夏社也儘量注意規避。然而在現實當中,官府說你違法就違法,特別是錦衣衛抓人,從來不管什麼&ldo;王法&rdo;,想抓就抓,抓人判罪不經過刑部和大理寺,並設有專門地監牢,叫做&ldo;詔獄&rdo;。

楊漣、左光斗他們,現在就給關在詔獄裡面,都是曾經朝廷中的高品級大員,說抓就抓了,何況他們這些沒有官身地編撰?

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石柱國寄希望於朝廷能夠明確書院、報社的地位,由皇上親自頒發鐵券一類地豁免御牌。

石柱國與李彥保持了比較密切的思想溝通,然而他畢竟是傳統的讀書人,有些事情未必就能夠理解,思想上的局限性,無法超出這個時代。

石柱國的優點在於,他很執著地堅持言論自由這條底線,並且體察民間百姓的需要,在關鍵時刻,都能夠站出來。

李彥曾經給石柱國提過&ldo;人治&rdo;與&ldo;法治&rdo;之間的區別,石

認為,如果實行法治,那麼可以通過法律來規範報並提供保護,然而法治顯然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在現實當中,還是實行的&ldo;人治&rdo;。

石柱國支持李彥所說的&ldo;法治&rdo;,不過他看不到&ldo;法治&rdo;的前景,大明的法律很完備,但是能夠真正執行的不多。

其實,李彥說的很多思想和方法聽上去都很不錯,但有一個關鍵問題無法解決,那就是不管是何種方法,現有體系下面,皇帝總是超越一切的,這就讓再完備的法律都會成為擺設。

石柱國也曾經研究過遼南的做法,那種投票表決的方式顯然有助於爭端的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緩解立場不同造成的撞擊,達成最終的共識。

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很容易抱成一團,也就是形成&ldo;黨派&rdo;。可以說,&ldo;結黨&rdo;歷史是封建王朝最忌諱的一件事,甚至超過對外戚、宦官專權的擔心。

距離最近的兩個漢人王朝,唐代有&ldo;牛李黨爭&rdo;,宋代有&ldo;新黨舊黨&rdo;之爭,一旦採用投票制度,那麼結黨就會變得光明正大,這是很多人無法接受。

也就是遼東一隅之,又是戰時這樣特殊的環境,才讓李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建立起來。

而這種方法顯然不能夠在大明朝廷中使用,因為法理上來說,最終決斷權屬於皇帝,皇帝說哪個好就是哪個好,因此就不需要投票。

李彥其實也知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