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第1/2页)
對京營地整編。李彥早就有所考慮。不僅僅是京營包括各地地邊軍以及衛所。明朝地財政收入根本無法維持百萬級地軍隊規模。事實上遼東十幾萬大軍地供給。就差點將明王朝拖垮。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即便是老百姓已經感覺到賦稅很重。但國家財政依然是入不敷出;此外封建特權地存在使得明帝國稅收征権地效率很低。
財政是另外一個大問題。就軍隊來說。明帝國國土廣袤。也確實需要一支龐大地軍隊保駕護航。所以歷來封建王朝對此都很頭疼。既要保證足夠地兵力以維持邊疆和國土穩定、安寧;又需要平衡財政。還必須防範武將圖謀不軌。
明代地衛所制度就是這樣建立起來地。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自豪地宣稱有百萬兵。而不需要朝廷支出所兵平常種地操練。等到要打仗地時候從各抽調兵力。組成大軍。
應該說衛所制度在明朝地初期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不過中晚期軍隊戰力下降得非常快。戚繼光時代只有編練新軍。才能夠在沿海地抗倭戰爭中取得勝利。
李彥並不想一下子廢除衛所制度,畢竟現實情況下,他根本無法解決財政以及軍隊控制的問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常備軍,至於各地的衛所,情況不同,就需要不同的辦法。
&ldo;京營必須要整編,當然,具體的說法和方法,咱們可以技巧一點,那些兵不是都習慣做工而不是操練了麼,我看就讓他們繼續做工好了,&rdo;李彥笑了笑,近現代軍隊與古代軍隊有很大差別,一支精銳的常備軍,是需要經常訓練的,即便是後世所謂全民皆兵的國家,如瑞典等國,也是有精銳常備軍的。
至於軍隊做工務農,這在華夏似乎已經成為傳統,以後也經常出現,京城這邊不需要一邊務農一邊操練的軍隊,現在的京營就可以轉變成務農、務工的大軍。
五年前李彥曾經參與了朝中有關北地屯墾水田的運作,東林掌權以後,左光斗、董應舉、賈之鳳等人在京畿一帶屯墾荒地,小有收
乎沒有堅持下去。屯墾之策的難處在於漕運和田地盾,以及水利建設根本上,還有土地的矛盾。
京畿土地為很多權貴所有,此番閹黨落馬,查抄出大批土地,這些田地已經有處理的辦法,全都充公進行屯墾。
土地屯種屬於工部的職責,兩件事可以一起辦,李彥讓申湛然將京營這些老弱殘兵都組織起來,分作不同的營哨,然後組織屯墾,興修水利、道路等等,李彥稱之為屯墾營、工程營。
在明帝國的部院當中,工部不算最顯赫的,通常吏部掌官吏選授、封勛、考課;戶部掌天下戶口、田賦;禮部掌禮儀、祭祀、宴饗、貢舉;兵部掌天下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刑部掌天下刑名及徒隸、勾覆、關禁,無不是位高權重,工部雖也是六部之一,但是論及權力和地位,似乎就不如其它各部尊崇。
但要說起工部的職權,其實也挺嚇人,掌天下百工、山澤之政令,用李彥的理解,工部就管著天下的工礦業,乃至農田水利,因為朝中並沒有見相應的管理機構,甚至可以說工部就相當於是明帝國經濟產業和資源的管理機構。
當然,封建王朝,別是農業性質的封建帝國,對於產業管理的水平極為低下,通常在國家情況比較好,抑或是立國初期,還能組織一些水利工程,大明這些年來,災荒頻仍,固然與天時有關,也和水利失修有著莫大關係。
工部名義上掌著權力,不過:方上的水利工程,多數還是地方的官府負責,地方財政不足以支撐,則由當地的鄉紳出資捐助,或者是派役、徵發。
天下的匠,一為軍匠,歸兵部管轄;一為匠戶,歸工部管轄,工部主要的職責,就是組織這些工匠,為皇室、朝廷建造宮殿、建築,以及各種用品,譬如說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