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第1/2页)

縮減宗室的支出,毫無問將惹來一片反對之聲,包括朱由校本人,這位非常看重感情的皇帝,顯然也不會同意這麼做。

李彥並不打算立即動手,總之內庫現在掌握在他手上,對於宗室的一些撥款,能拖則拖,能減則減。

李彥倡導法治,不過在當前的條件下,為了讓一些事情順利實施,他又不得不有一些例外,手握內庫即是如此,戶部尚書李起元、分管戶部的內閣大學士趙彥,都曾提出內庫的歸屬,認為既然不設內庫,那就應該將內庫歸入戶部的國庫。

李彥知道在新政這條道路上,他在很多時候都是一個獨行者,所以能攬的權力,也要儘量攬在手上,對於趙彥、李起元要將內庫併入戶部的要求,予以拒絕。

李彥也有自己理由,內庫的收入主要就是鹽稅,而鹽也屬於手工業,歸口工部管理,工部本來就收徵收商稅、貨物稅以及諸如竹木抽分、漁稅之類的職權,並且工部也有自己的銀庫,那就是工部節慎庫。

節慎庫本來就是儲存這款,以及工程款料,李彥的做法就是將節慎庫和內庫合併,成為新的節慎庫,並且提拔夏熙為節慎庫從九品的大使,替自己掌握節慎庫的銀子。

如此一來,戶的收入主要是田賦,而節慎庫則掌握了鹽稅種工商稅,關卡稅,以及海關稅,基本上形成&ldo;平分天下&rdo;的局面。

而在李彥看來,節慎庫在的收入主要還是鹽稅,結構並不合理但是未來的增長潛力,肯定要超過田賦。

&ldo;工商是必需要徵收的必需要找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遼東模式在內地怕是還無法實施,&rdo;李彥在遼南曾經設立海關,從遼南中轉的海貿商品中徵收關稅,這些關稅成為遼南發展和復遼軍不斷壯大的源泉。遼南海關是由海商們推舉關長照李彥給出的規則組建,如今遼南的政務院已經實現民選在大明內地顯然是不可能的。

夏熙為豪商之一。如今幫著李彥管錢。自然知道在什麼立場就如何考慮問題:&ldo;遼南地模式雖然不能照搬。但是在天津、登州組建海關。應該是沒有問題地。包括南方地海州、松江、以及、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地市舶司組以後。即可像遼南那樣徵收關稅。&rdo;

李彥點了點頭:&ldo;你來起草規則後找些海商商量商量。我地想法是得發揮海商地積極性。並且要鼓勵海外貿易是有一條。逃漏稅需要管。進出口貿易地品種也要納入管理。這些你都要考慮到。&rdo;

&ldo;當然。最基本地兩條還是如何收稅、將稅收好;以及對海關官員地監督。防止貪腐。以及官商勾結!&rdo;

從廣東到京城。遠隔萬里。在這個交通和通訊手段都很落後地時代。想要通過中央集權。管理到各個地方。顯然並不合適。

所謂天高皇帝遠。大明地鈔關制度、市舶司制度。效果都不是很好。萬曆時期曾經派出中官。也就是太監充任各地地稅監、礦監。但是從歷年地財政收入來看。並沒有得到多少增加。阻力、能力以及貪腐都使得本來有可能起到作用地政策。變成擾民。抗議聲四起。

在李彥看來。遼南模式其實是一種比較好地解決方案。但是內地地情況與遼南也有所不同。遼南地模式說白了。就是遼南衙署和海商協會對海關進行管理和監督。因為遼南事實上是自治地狀況。所以對海商地約束力比較大。

而在內地,一省布政司的權力有限,很可能出現海商協會和地方官署勾結的情況,李彥現在站在朝廷的立場,當然希望避免這樣的事情。

事實上,沒有絕對完美、不存在漏洞的制度,何況制度本身好不好,也要看執行的效果,就李彥來看,其實大明的很多制度都已經相當完備,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形同虛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