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第1/2页)
但是張居正改革在他死後經差不多都廢掉了。土地兼併地情況反而更加嚴重紳、皇親貴戚雖然占了大量地土地。卻不需要繳稅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有人考取功名。四鄰八方都有人投身&ldo;為奴&rdo;。為地就是不用繳稅。
當大量地土地都集中在這些人手中地時候。或者很多土地都不用繳稅地時候。朝廷能夠收得地田賦自然就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地現象。雖然晚明地人口越來越多。農業技術也有所發展。但是田賦地收入卻出現了下降。
李彥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同時拿眼睛地餘光看著左光斗。左光斗皺著眉頭。露出沉思地表情:&ldo;大人。士紳不納糧。此乃古之成法。
&rdo;
&ldo;那麼左大人以為,這樣的做法是否可取呢?&rdo;李彥笑了笑,同樣的話,他已經聽到過很多次,在遼南,以及政變以來,李彥所做,無不是在破除&ldo;成法&rdo;,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因為重重阻力只能暫時放棄,並緩緩謀求進取。
左光斗不會看不到士紳不納糧,只不過作為&ldo;不納糧&rdo;的成員,或許因為習慣使然,或許是並沒有想得那麼深遠,他並沒有認為這是個問題。
至於屯墾荒地中遇到的問題,他則以為是土地兼併太過嚴重,抑制豪強的土地兼併,這是早有成例的,明王朝的前期,太祖朱元璋就曾經為此定下很多制度。只不過在農業社會,土地始終是最可靠的增值資產、最值得信賴、並且不會貶值的財產,土地兼併總是難以避免。
土地兼併是問題之一,但並非根源,導致土地兼併的原因才是。
士紳不納糧的傳統由來已久,本來是對獲得功名者的一種獎,所謂&ldo;一人得道、
天&rdo;,一躍龍門,古人才會對科舉表現出一種驚人而缺乏必要的限制,不納糧的人就越來越多,一些傳統豪強名下的田地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不用納糧的田地更是快速增多。
&ldo;本官並不反對土地兼併,事實上,小戶種植能夠精耕細作,土地兼併能夠形成大生產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優勢,譬如農田水利的建設。不過現在的豪強兼併大量土地,都是將田地租給佃農種植,本身並不做經營。&rdo;李永放下茶盞,與左光斗說起土地的經營方式,在遼南,土地即是由遼南衙署所有,然後分配給農戶種植經營,農戶就只需要給衙署納糧,不需要再向地主交糧,而衙署則組織農田水利工程,為農戶經營土地提供便利。
左光斗雖然做過屯田,對屯田的運作有所思考,但是卻考慮到具體的經營運作,畢竟在這個時代,講究的是道德高於效率,官員們能夠對經濟民生有深入了解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好在左光斗確實想要把事情做好,故而能夠用心而謙遜地向李彥請教農田的經營管理,李彥自然趁機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盤托出。
遼南實際上採用的是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將田地分給農戶個體耕作、經營,有點類似於自耕農的性質,只不過沒有土地的所有權;另一種方式則是由衙署組織集體耕作,收穫皆歸衙署徵收,衙署發給部分口糧和銀錢。
以左光斗的見,自然能夠很快明白,李彥所說的一些方法,確實能夠減輕農民的負擔,並提高土地耕作效率。但是,稍微一想,又覺得很難落實,因為現在的經營方式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總不能剝奪地主士紳的土地所有權。
一邊是士紳,一邊是農民,然儒家一直強調以農為本,然而對讀書人,對士紳又要更加的重視。
左光斗緊緊著眉頭,苦思其中的得失利弊。
&ldo;非要士紳對土地如何,關鍵是要讓士紳更好地經營土地,而不是任由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